卫勤保障训练
德军卫勤保障体系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发展情报研究.nh
美军战时卫生勤务信息化保障情报分析
美军战创伤信息采集和记录现状
美军医疗保障体系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军地一体化卫勤动员对我军的启示 陈活良
德军伤病员后送协调小组卫勤训练启示
美军卫勤体系建设启示
国内外军队卫勤指挥管理体制发展与比较
环太军演中美军 ATLS 课程培训的做法及启示
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美军战斗减员特点及关键 战伤救治举措效果分析
美军野战无人化卫勤装备进展与启示
美军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能力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发展趋势
美军战时卫勤信息系统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德军卫生物资供应保障体制
外军医疗保障体制有关情况介绍
美军战伤死亡数据分析对加强战伤救治训练的启示
外军卫勤模拟仿真训练研究现状分析
美军寒区卫勤保障研究现状与启示
外军卫勤体制模式比较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卫勤实战化训练的经验及启示
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经验探讨
美军后勤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从“ 白金十分钟 ”到“黄金一小时 ”——美军一线战救的 “ 101 ”策略及启示
战术训练 俄文 Takticheskaya_podgotovka_kursantov_uchebnyh_voennyh_centrov
-
+
首页
美军军地一体化卫勤动员对我军的启示 陈活良
DOI :10.13730/j.1009-2595.2008.04.027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8年第 22卷 第 4期 · 65 · ·卫勤保障 · 美军军地一体化卫勤动员对我军的启示 陈活良 关 键 词 卫勤动员 军地一体化 现代战争 中图分类号 R 821 文献标识码 C 鉴于美国在卫勤资源动员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作 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本文通过考察美军卫生勤务动员的 成熟作法,就我军卫勤动员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思考。 1 美军军地一体化卫勤动员概况 1.1 美军的卫生勤务动员机制 美军在医疗卫生勤务方面不仅有完整周密的计划方案,而 且制定了完善的法规制度,美国在《国家安全法》、《美国法典》、 《公共卫生服务法》、《紧急准备职责的分配》等法规中都涉及到 卫勤动员的内容[2],形成一个结构严密、体系完整的医疗卫生 动员法规体系。在法律的规范下,当进入战时状态时,能按照 动员法规快速启动战时卫勤动员机制,积极与地方厂商和医院 签订战时协作合同,确保战时伤病员的监控、火线救护、医疗后 送等卫生勤务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例如,海湾战争前美军仅 以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朝鲜战争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战备动员 工作。 1.2 美军的卫勤人力动员 美军十分重视卫勤人力动员,1991年海湾战争中征召近 3 万名预备役医务人员,沙特 2所美军海军医院的 2300人均来 自预备役部 队。2003年 的伊拉克 战争 中,有较少人 员 的 T - AH19“仁慈”号和 T-AH20“舒适”号医院船在短短 5天内迅速 配齐人员开赴战场参加医护救援工作;一次性抽调约 200名心 理医生和精神病专家分成 10组,分赴战场前线,为官兵解除心 理疾病;还有超过 600名医务人员、后勤人员被增援到美军最 大的海军医疗机构-兰施图尔地区医疗中心[2]。 1.3 美军的卫勤信息化系统建设 20世纪 60年代 ,美国开始将电子计算机用于医院管理。 1979年 ,美军为适应野战医疗机构管理的需求 ,建立了陆军战 区卫勤管理信息系统。1980年代中、后期 ,美军研制了陆军战 斗急救医学专家系统 ,为美军战场医疗救护策略提出新的构 思。进入新世纪美军着眼研发数字化的电子信息系统并投入 使用 ,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①战区伤病员统计和报告 信息系统;② 战区卫生补给信息系统;③ 战区卫生装备保养信 息系统;④野战远程医疗信息系统;⑤数字化野战医院[3]。在 近几次局部战争中 ,美军还应用了“全球远征医疗系统”,为美 军的远征计划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卫勤保障。近期美陆军医学 研究所和医疗先进技术局合作 ,研制出一种便携式远程医疗 摄像系统 ,通过系统把伤病员的状况发送给数千米之外的专 家 ,进行远程会诊 ,及时控制病情 ,实时指挥现场医生实施救 治。 1.4 卫勤动员的网状阶梯保障形式 美军形成了一个连队卫生兵、医疗小分队、舰队医院和卫 勤部署医院船的四级网络状卫勤保障[4]。美军在伤员后送转 移过程中还应用“重两头伸中间”的医疗救护体系,大大缩短了 伤员的抢救时间,快速后送分流,最大限度的腾出空闲床位,同 时加强对伤病员的术后监护。这些保障形式提高了对战争伤 员迅速抢救、包扎、后送、监护的工作效率。 2 我军卫勤动员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法规体系不完善 我国已制定的战争动员方面相关法规主要有《中国人民解 放军动员工作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工作条例》[5]。但 总体看,我国动员法规体系仍不完善,尚未制定卫生勤务动员 方面的专项法规。 2.2 战略动员能力缺乏预演 我国在 1994-11月成立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并下设国家 武装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办公室[6]。各军区和 省、地区、县人民政府均设立相应的国防动员委员会,负责主管 本区域的动员工作。虽然各级政府已经建立起国防动员机构, 但其动员能力尚未得到检验,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难以确保召 之即来、来之即战。 2.3 医院信息化系统整合效应不足 我军医院已经建立平时信息化系统,要发挥其最大作用, 需根据突发事件或者战时情况改进其功能,在医院信息系统中 收稿日期:2008-02-03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政教室 (西安 710032) · 66 ·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8年第 22卷 第 4期 增加伤员分类系统、伤病员统计和报告系统、医疗后送系统和 卫生补给系统[7]。全军虽然建立起医学图书网、疾病监控网、 卫生统计信息网等多个网络系统,但是对这些网络的资源利用 不足,而且各网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很低,难以实现信息化的 联网,不能整合多个信息系统,以达到有机协调、宏观调度人力 物力的效果。 2.4 医疗后送体制尚待完善 我军的医疗后送体制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就地救治、后送 救治和分级救治三个阶段,现行的是一个呈梯次配置的“三区 七级”医疗后送系统,整个体系配置在战术后方区、战役后方区 和战略后方区三个区域内,连抢救组、营救护所、团救护所、师 救护所、野战医院、战区基地医院和战略后方医院七级机构的 主要任务是对伤病员进行抢救、治疗和后送,在整个战场担负 着不同的救治任务[6]。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① 由于基层单位卫生技术力量单薄、经费不足、收治能力差等原 因,单兵救护和伤兵互救装备简单,连营救护所抢救卫生装备 落后,使七级后送机构前四级单位基本功能受限;②医疗后送 车辆体积大、性能差、机动性弱,延长了后送过程,减慢了后送 速度;③后送转移不能越级,对于伤情严重需要进行紧急救护 的病号必须逐级向后转送,战时可能导致救治和康复质量的降 低。 3 借鉴美军经验,完善我军卫勤动员体系 3.1 完善卫勤动员法规体系 法规不完善,卫勤动员工作难以落实,没有法律法规的约 束,地方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缺少战时联合工作演练,同时军 队卫勤机关与地方卫生部门没有联合办公经验,无论是应对战 争、恐怖袭击还是突发事件都会出现同级之间、上下级之间、军 地之间指挥协调难的问题。 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尽快制定和 完善国防卫生动员法规,用法律规范国防卫勤动员的程序,规 范单位和个人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建设军民兼容卫生勤务保 障系统,出台应对突发事件和战争的法规。 3.2 加强军地一体化卫勤人力动员 我国预备役部队自 1983年建立以来,在保卫祖国、维护社 会治安、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 的预备役部队分群作战能力,距离“快反、快打、快转、快保”的 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首先,要更新预备役人员的卫勤应急观 念,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加强实践的探索,重视全面能力的提高, 注重军民结合技术的创新;其次,要创新卫勤保障人才的培养 模式,借鉴美国的卫勤人才发展模式,结合我国的卫勤建设实 际,形成以军队培养为主,地方院校培养为辅的培养模式;最 后,在卫勤动员准备过程中,应当把好卫勤人才关,组建一支年 轻、爱国、机动性强的武装后备力量。 3.3 加强军地一体化卫勤信息化系统建设 新军事变革时期的信息化系统,需要多个功能各异的系统 整合在一起,通过实时了解突发事件或者战争中的伤员病案、 中国知网 https:iiwww.cnki . net 伤员位置、伤员实时病情、卫生资源情况和伤员分类、分流等情 况,宏观调度救援队伍,积极参加救援应急工作。为军地卫生 机构配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实时了解伤者的病情,共享专家 的医学鉴定,惠及平民百姓,使卫勤信息化系统无论在平时还 是战时、无论在应急还是应战、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都能发挥 其高效能的特点。 3.4 发展新型军民结合机动医疗模块 机动医疗模块通常以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为 载体,设立人员齐备、设施齐全的医疗方仓,作为野战医院、战 地救护所或医药器材供应库。纵观世界各军事强国二十世纪 的几场主要战争,机动医疗模块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加紧研究 民用船紧 急 动员 时改装 医疗船 的工作, 1996-02-28 日,我国第一艘具有平站结合功能的万顿级国防动 员舰“世昌”号,正式编入人民海军序列。1996-02-29 日,由海军 某医学研究所领衔的民船改装成卫生船舶研究项目通过专家 鉴定,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利用商船海上医疗后送的空白。在此 基础上,我军仍需借鉴西方军事强国的医疗船改装经验,把制 造专用医疗船和紧急改装医疗船相结合、平战结合,做到军地 一体化,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8-12]。 其次,发展机动空运医院和空运诊所。在远程作战或者突 发事件搜索抢救状况下,当车辆受路面或路线的影响,海上医 疗船只受行驶速度限制及搜索范围的影响,延长了搜索和抢救 的时间,不利于伤员的及时救治工作,因此,空中医院的发展必 将成为卫勤保障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 考 文 献 1 李 森,陈立明,王焕春.中美军队机动卫勤力量特点比较与启示 [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21(1):30-31 2 郑 然,周世伟.伊拉克战争美军卫勤动员及其启示[J].西南国防医 药,2006,16(3):342-343 3 郭树森,杜 昆.外军卫生战备对我军医院卫生战备建设启示[J].解 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3):227-229 4 赵育新.美军战时卫勤保障机制的特点及思考[J].华南国防医学杂 志,2005,19(4):22-24 5 赵育新.我军卫生动员工作现状与任务的思考[J].华南国防医学杂 志,2005,19(4):24-25 6 中国军事后勤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中国军事后勤百科全书[ M ].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263-264 7 傅立波,郭雪清,汪 君,等.战区医院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趋势与 对策[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21(4):56-57 8 吴桂荣,向仕平,洪加津,等.卫生运输船医疗总体布局合理设置研究 [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22(1):35-36 9 洪加津,吴桂荣,叶汉深,等.卫生运输船伤病员快速分类研究[J].华 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22(1):37-39 10 谢培增,周赤龙,胡金明,等.医院野战医疗所开设码头救护所模拟 展开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22(1):40-42 11 冉启川,周世伟,周面生,等.机动卫勤力量卫勤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 系的构建[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21(5):38-39 12 李 平,王 凯.依托创伤急救平台提高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水平的实 践回顾[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21(5):40-41
nyp366888891
2024年12月5日 17:45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HTML文件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