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医学
战略生存三位一体:支持战斗力的军事医学的未来
陆军医学与人工智能改变未来战场Army Medicin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nsforming the Future Battlefield
冲突中如何控制军事医疗设施的进入?
军事医疗后续发展
伤员救援与医疗救援——主要区别
战地医学:提高生存率和“黄金时刻”
对未来战场上的军事行动的医疗支援
乌克兰外科医生参加医学速成课程
德国乌尔姆的德国武装部队医院的资源、标准和培训 (英文)
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室内推演
外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经验借鉴
美军战场血液保障新技术与产品研发进展简介
美国军队血液保障技术发展情况介绍
美军新版《联合卫生勤务》条令分析
美军海地大地震应急医学救援行动
2007-2022 年美国武装部队现役成员的劳力性低钠血症
E3 计划 2023 课程目录 英文 A120230024_E3 Program 2023 Course Catalog
DHB 组织结构图
国防医疗准备训练学院 课程 英文 DMRTI Trifold2pdf
联合人工智能中心(JAIC)医疗人工智能 英文 Joi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enter_Med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518
军队卫生系统虚拟健康优化2022/11/30 VH Tasker Update - 30 November 2022
根据伤害类型和有限值勤日确定美国军事伤害预防优先事项的流程 英文
化学制剂健康标准和指南汇总表 2:水、土壤、废物标准,截至 2011 年 7 月 英文
评估美国陆军健康中心对士兵和其他客户与目标相关的健康行为和慢性病风险因素改善的影响 英文
训练
Yury_Evich_Lyudmila_Grishina_V_Okopakh_Donbassa_Krestny_Put_Novorosii_2021 俄文
现代非常规战争的战术医学 俄文 Takticheskaya_Meditsina_Sovremennoy_Irregulyarnoy_Voyny_Izdanie_2
现代非正规战争的战术医学 俄文 Takticheskaya_Meditsina_E-Izd_2
支持医疗专家的额外措施 俄文
-
+
首页
美国军队血液保障技术发展情况介绍
外军卫勤系列研究(127) 美国军队血液保障技术发展情况介绍 阎少多,赵 慧,张玉华,薛 荃,闫 魁,王东根 [摘要] 血液是战伤救治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医疗物资,输血治疗对于降低战场伤死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战时血液保障 特点及血液采集、安全、储存、输注和新型血源技术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美国军队战时血液保障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其 血液保障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做法,如在作战需求牵引、法制标准建设、军地联合攻关、军民成果转换等方面的经验,并对我军 未来血液供应保障的科技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步思考。 [关键词] 美国军队;血液保障;技术;发展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821 [文章编号] 1000-9736(2019)04-0311-04 美国军队在长期的海外军事行动中,积极优化和 改进其战现场急救、战场血液供应等的勤务保障方式, 提升了作战人员的战场存活率,有效维护并再生了战 斗力。探究美国军队战时血液供应保障技术、产品的 研发进程,有利于深化对其血液供应保障科技发展体 系的认识,对于改进我军血液供应保障系统的科技发 展思路,完善我军血液供应保障系统具有积极意义[1] 。 现就美 国军 队血 液保 障技 术 发 展 现状及 启示报 告 如下。 1 战时血液保障特点 在复杂的现实作战环境中,军队医疗机构不可能 像后方大型综合医院那样拥有完善、规范的医疗条件。 军队医疗机构所具备的救治能力,尤其是战场环境中 的战伤救治技术与实践,必须简洁、实用、高效[2] 。美 国军队常年向海外派驻大量武装力量,其后勤保障系 统也具备全球部署、综合高效的保障实力。全球化的 保障体系,要求其战时血液供应保障系统具备全域投 送、全态储存、全类输注和全员保障的综合能力,并随 时准备应对未来作战样式和作战环境带来的新挑战。 2 战时血液保障技术发展现状 2. 1 血液采集技术 2. 1. 1 应急采血 在阿富汗战争的前期,美国军队野 基金项目:军队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扩试计划项目 (17WKS19) ;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创新基金(2017CXJJ12) 作者单位:100850 北京,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卫生勤 务与血液研 究所(阎少 多,张玉华,薛 荃,闫 魁,王 东根); 北京,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口腔科(赵 慧) 通讯作者:王东根,E-mail:wdgbox@126. com 战医院医疗救治用血几乎全部来自美国本土的两家武 装部队全血加工所[3] 。2002 年,在某次军事行动中,由 于缺少现场应急血液采集技术,数名美军士兵因失血 过多死亡。该事件后,美国国防部全面启用了战场环 境下的应急血液采集和输注相关技术。现阶段,美国 军队在部署地按照血型组建了应急献血队,并先期对 献血队员的献血资格进行建档审核。在血液应急采集 和输注前,战地医院会再次对档案信息进行审核,并现 场进行交叉配血和献血员血液质量检测;通过相关审 核检 测 程 序 后,立 即 采 集 献 血 员 新 鲜 全 血 400 ~ 500ml , 并输注给需血伤员;从血液采集到输注的全流 程简化为仅需 20~30min[4] 。 2. 1. 2 血小板单采 严重创伤,尤其是复合外伤、大量 失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等伤病员,急需输注大 量新鲜血小板。但通常情况下,血小板在 20~24℃振 荡条件下仅能存放数天。为了能向伤病员提供足量的 新鲜血小板,有效提升新鲜血小板的供应范围和频次, 美国 军 队 曾 投 入 大 量 空 运 力 量 进 行 血 小 板 运 输。 2004 年起,美国陆军逐步采用现场血小板单采技术代 替原有的离心分离采集技术;血小板单采机的应用,可 以在战场环境下更加便捷、高效地采集和供应血小板。 2. 2 血液安全技术 2. 2. 1 血型检测 开展输血治疗前,首先须查明供血 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美国陆军远程医疗与先进技术研 究中心曾为 Micronics 公司提供科研基金支持,用以验 证该公司研发的一套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免疫血型快 速检测装置(ABORhCard 血型检测卡)。该检测卡可 在数分钟内快速检测 ABO 和 Rh 血型,有效提升战现 场应急条件下血型检测的时效性和便利性。该检测卡 于 2010 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运营 许可(编号:BK100008) , 目前已装备部队使用。 2. 2. 2 病原体检测 美国武装部队血液保障局曾于 2014 年发文,强调血液病原体快速检测技术的重要意 义,并向加拿大麦美华公司提供了 800 万美元资金支 持,用于研发一种可在 3~5 min 内快速检测全血、血清 或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 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等多种病原体的检测装置 (Multiplo 检测卡)。该检测卡 的相关临床试验已于 2017 年完成,目前正在等待美国 FDA 的运营许可[5] 。 2. 2. 3 病原体灭活 全血和血液制品的病原体灭活 技术,是预防经输血传播疾病的有效手段。2008 年,美 国军方与多个病原体灭活技术研发商研讨了全血病原 体灭活技术的可行性。其中,Cerus 公司建议使用补骨 脂素光化学法进行病毒灭活,Navigant 公司建议使用 核黄素光化学法进行病毒灭活。经过两年的综合评 估,美国军方最终决定深入推进核黄素光化学法血液 病原 体 灭 活 技 术[6] 。 为 了 更 好 地 推 进 该 项 研 究, 2013 年,美国国防部和美国陆军医学研究与卫生物资 部分别部署基金项 目,支持医疗器械生产商 Terumo BCT 公司开展全血病毒灭活设备(Mirasol PRT病毒灭 活系统)的研发[7] 。2014 年,该设备作为应对埃博拉疫 情血液传播的合作推广项目,在非洲的加纳共和国启 动了临床试验研究,并通过了欧盟的 CE 认证。 目前, 该设备已获得美国 FDA 批准,于 2018 年 4 月在美国 招募了首例临床试验病例。Terumo BCT 公司预计,将 在 2021 年完成临床试验病例 100 例的研究,并在获得 FDA 运营许可后列装美国国防部医疗单元。 2. 3 血液储存技术 2. 3. 1 4℃红细胞保存液 美国军方与 Hemerus 医疗 公司合作,将 4℃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时间由 42 天延长 至 56 天。若储存时间延长 14 天,可使美国空军运输系 统更加从容地将美国本土采集的安全红细胞(病毒感 染及输血不良反应风险低的悬浮红细胞)运往世界各 地,这 对 于 其全 球 血 液供应保 障系统意义重大。 2012 年,该新型 4℃红细胞保存液(SOLX 红细胞保存 液)完成 临床试验,并 获得 欧盟 CE 认证。2015 年, SOLX 红细胞保存液获得美国 FDA 运营许可(编号: BN110059) , 允许其用于 42 天的悬浮红细胞储存。有 关 56 天保存时间的研究工作仍在推进中,近期的研究 结果显示,该保存液在有效延长 4℃悬浮红细胞储存时 间的同时,可维持正常的红细胞形态和质量。 2. 3. 2 4℃冷藏血小板 通常情况下,新鲜血小板在 20~24℃振荡条件下可储存 5 天。如能将血小板储存 在 4℃环境中,则有利于降低细菌生长风险,延长血小 板储存时间;有研究[8-10] 显示,4℃冷藏血小板对大出血 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如果 4℃冷藏血小板的储存时 间能够超过 10 天,美国空军运输系统就能把在本土采 集的安全血小板运达世界各地,从而显著降低作战环 境下血小板输注的安全风险。 目前,美国军方已批准 临床输注储存 10 天以内的 4℃冷藏血小板。 2. 3. 3 冰冻血小板 冰冻血小板技术是解决海军长 航条件下血小板供应困难的有效方式。美国海军波士 顿血液研究所长期从事冰冻血小板制备研究,通过将 血小板悬浮在 6%二甲基亚砜溶液(DMSO) , 并浓缩至 20~35ml 毫升的悬液中,血小板可在-80℃冷冻保存 条件下储存长达 2 年,输注前只需快速复融即可[11] 。 2009 年,冰冻血小板技术获得美国 FDA 许可,进入临 床试验阶段。美国陆军医学研究与卫生物资部 已于 2016 年完成 DMSO 冻存血小板的第一阶段安全性试 验研究(临床试验编号:NCT02078284) 。 2. 3. 4 冻干血浆 二战期间,美国军方研制出冻干血 浆,并在欧洲、太平洋战场中广泛使用。但伴随出现的 经血液传播疾病问题日益严重,使冻干血浆的使用受 到严格限制,并于 1960 年完全退出市场。近年来,由于 火线输血救治理念和冻干血浆在储存、运输等方面的 突出优势,美国国防部再次将冻干血浆产品作为其研 究重点。现阶段,法军输血研究中心和德国红十字血 液中心有冻干血浆的生产能力。为缓解美国军队对冻 干血浆的需求,目前,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美国军队可 从法军输血研究中心采购一定数量的冻干血浆[12-13] 。 2. 4 血液输注技术 美国军队现行的血液战备储备 数量,是根据预计的战场伤亡数计算的;按照作战行动 中每例伤员预储红细胞 4 单位、血浆 0. 08 单位、血小板 0. 04 单位的标准执行。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输血实 践显示,在伤员年龄和损伤程度相似的情况下,严重创 伤且大出血的伤员按照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 1∶1∶1的 比例进行输血治疗,可有效防止伤病员凝血功能障碍 的发生[14] 。美国军方的新版《损伤控制复苏临床操作 指南》中已明确推荐重度失血伤员按照红细胞、血浆和 血小板 1∶1∶1的比例进行输血救治[15] 。 2. 5 新型血液替代技术 2. 5. 1 血液代用品 战场救护环节中,在缺少血液的 情况下,急性失血性休克的伤病员急需具有携带和释 放氧功能的血液代用品救治。在美国国防部和美国海 军医学研究中心的共同支持下,Biopure 公司研发了一 种具有携(释)氧功能的红细胞代用品**—**— 戊二醛聚合 牛血红 蛋 白 (Hemopure 红细胞代用 品)。 该产 品在 2003 年被批准列装为美国海军和陆军战备物资,并获 准在南非和俄罗斯上市销售[16-17] 。 2. 5. 2 人工血液 2008 年,美国 Arteriocyte 公司获得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资助,研发用于战 场输注的通用型红细胞[18] 。该项目应用脐带血造血干 细胞及生物相容性纳米孵育系统(NANEX) 模拟体内 造血微环境,制备大量人工红细胞,可从一条脐带的造 血干细胞中生产出人工红细胞约 20 单位[19] 。2010 年, 该公司又进一步生产出了 O 型 Rh 阴性人工红细胞。 但规模化生产制备和高额的生产成本,仍是制约人造 血液应用的关键问题。 3 启 示 3. 1 战时血液保障技术 的发展应坚持 “ 实战需求牵 引” 的原则 美国军队在血液安全保障实践中,特别注 重实战需求牵引,根据不断拓展的战略需要,将研发重 点集中于火线输血急救能力、血液成分长效储存和血 液替代等方面。通过实战经验的积累,不断丰富、创新 血液供应保障技术手段,基本满足了美国军队在全球 范围内的血液供应保障需求,产生了显著的军事效益。 2016 年,我维和部队官兵曾在某驻外营区遭遇恐怖分 子袭击,造成人员伤亡。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输血 救治,是保障我驻外人员生命健康的有效措施,如何满 足现阶段我驻外人员在紧急条件下的输血救治需求,是 我军血液供应保障系统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外军丰 富的实战化、全球化保障经验,可为我们提供良好借鉴。 3. 2 战时血液保障技术的发展须突出“ 法规标准” 的 建设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法规标准体系在国 防和军队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显。美国军队建立的作 战任务规划系统,就是按照统一的标准,针对特定的作 战使命,将各层面需求、各领域要素进行筛选、提取和 组合,并快速形成作战及保障方案。在血液供应保障 系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中,美国军方也严格遵循美国 FDA、血库协会和军队卫生部门的规定和要求。相对 于我军武器装备的军用标准化程度而言,血液供应保 障,尤其是战时血液保障的军用标准体系还稍显落后。 我军血液供应保障系统应围绕战时血液保障关键环 节,以“最大限度地救治伤病官兵”为技战术指标的设计 原则,紧贴战场实际,依靠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标准化 工作,更好地发挥法规、标准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3. 3 战时血液保障技术的发展应发挥“ 军地联合” 的 优势 美国军方在血液保障技术产品研发方面注重军 地联合。从任务部署方式看,其十分依赖企业的研发 能力,强调军方需求论证与企业竞标研发相结合的成 果产出模式。通常做法是,在实际作战中发现急需解 决的现实问题,快速凝练形成应用型研究任务,组织军 地机构启动立项研讨,邀请相关领域多家企业共同竞 争研发,经过综合评定最终明确产品研发路径,并积极 参与产品的推广和市场转化。现阶段,我军逐步建立 健全了军事需求的体系设计和生成机制。我军血液供 应保障系统的科技攻关也应遵循“调研发现问题→ 凝 练生成需求→分解立项攻关→ 结题实现目标→ 成果鉴 定扩试→装备部队使用→ 实战检验评估”的全链条军 事需求生成流程,形成问题导向、需求牵引、实战检验 的良性机制。 3. 4 战时血液保障技术的发展须强化“ 军民融合” 的 意识 美国军方在血液保障技术产品研究中注重新研 发产品的应用转换,强调对市场上现有产品的选型应 用和军队新研发产品的商业转化。一方面,积极从市 场上选取技术成熟、应用性强的血液技术、产品用于军 事用途;另一方面,积极为军方主导研发的血液保障技 术、产品在民用市场寻找出口。从而促使大多数产品 获得军事、经济和社会的多方面综合收益。我军在血 液保障技术产品的研发中,同样应推行这种灵活高效 的军民转换方式。在血液供应保障相关技术、产品的 需求凝练中积极探索“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一方面做 好现有市售产品的选型、评估与装备应用,另一方面做 好军方新研产品的市场转化,努力达到“一份投入,多 份产出”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王冠杰,王 锐,陆 洲,等 .国内外军队战(现)场急救技术培训 发展现状[J] . 人民军医,2018 , 61(6) :497-499. [2] Gonzales R , Taylor AL , Atkinson AJ , et al. US Army blood program: 2025 and beyond [J] . Transfusion , 2016 , 56 Suppl 1 : S85-S93. [3] 雷二庆,李 芳,栾建凤 .野战输血史研究[M] . 北京:军事医学科 学出版社,2013:20-22. [4] Spinella PC. Warm fresh whole blood transfusion for severe hemor- rhage:U. S. military and potential civilian applications [J] . Crit Care Med , 2008 , 36(7Suppl) :S340-S345. [5] Vats N.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 C , and HIV Using Multiplo Rapid Hbc/HIV/HCV Antibody Test [C]// Division of STD Prevention , National Center for HIV/AIDS , Viral Hepatitis , STD , and TB Prevention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 tion. 2014STD Prevention Conference. June 9-13 , 2014. (下转 317 页) German warship during a three-month deployment[J] . J R Army Med Corps , 2014 , 160(1) :42-45. [7] McGinley JL. U. S. Navy dental common access system emergency dental encounter module[J]. Mil Med , 2008 , 173(1Suppl) :58. [8] 陈汝雪,王 海,威樊伟,等 .从“环太-2014”军演看美军卫勤演习 特点及对我军 的 启示[J] .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 , 21(9) : 895-897. [9] 吴绪清,沈俊良 .航空母舰与舰载机医学[ M] . 上海:第二军医大 学出版社,2015:167-192. [10] 李广文,王 军,张 燕,等 .国外航空母舰牙科资源配置及勤务 保障研究[J] . 西南军医,2012 , 14(1) :183-184. [11] Parrish DK , Olsen CH , Thomas RJ. Aircraft carrier personnel mishap and injury rates during deployment[J] . Mil Med , 2005 , 170 (5) : 387-394. [12] Carter PA. The mass casualty situationaffectingtheUSSKitty Hawk [J]. Mil Med , 2006 , 171(7) :ix-x. [13] American's Navy. The Navy Dental Corps : Quality dental care in peacetime[J]. U. S. Navy Medicine , 1975 , 66(2) :4-5. [14] 李 刚 .军事口腔医学[ M] .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6 : 323-326 , 343. [15] 李广文,王 军,李 刚,等 .新型口腔卫勤保障模式探讨[J] . 西 南军医,2015 , 17(5) :586-588. [16] 杨俊星,陈海英 .外军口腔医学保障研究进展及对我军口腔医学 的经验借鉴[J] . 武警医学,2016 , 27(4) :418-421. (收稿:2018-11-24 修回:2019-01-26 编校:李 荣) 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 (上接 313 页) [6] Schubert P , Culibrk B , Karwal S , et al. Whole blood treated with ri- boflavin and ultraviolet light:Quality assessment of all blood compo- nents produced by the buffy coat method[J] . Transfusion , 2015 , 55 (4) :815-823. [7] Mallavia B , Kwaan N , Marschner S , et al. Mirasol pathogen reduction technology treatment of human whole blood does not induce acute lung injury in mice[J]. PLoS One , 2017 , 12(6) :e0178725. [8] Murphy S , Gardner FH. Effect of storage temperature on maintenance ofplatelet viability-deleterious effect ofrefrigerated stor- age [J]. N Engl J Med , 1969 , 280(20) :1094-1098. [9] Becker GA , Tuccelli M , Kunicki T , et al. Studies of platelet concen- trates stored at 22℃ and 4℃[J]. Transfusion , 1973 , 13(2) :61-68. [10] Pidcoke HF , Spinella PC , Ramasubramanian AK , et al. Refrigerated platelets forthetreatmentofacutebleed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examination of current standards[J] . Shock , 2015 , 44 (6) : 616-617. [11] Valeri CR , Feingold H , Marchionni LD. A simple method for freezing human platelets using 6 percent dimethylsulfoxide and storage at -80 degrees C[J]. Blood , 1974 , 43(1) :131-136. [12] DabanJL , Clapson P , Ausset S , et al. Freeze dried plasma: A French army specialty[J]. Critical Care , 2010 , 14(2) :412. [13] Glassberg E , Nadler R , Gendler S , et al. Freeze-dried plasma at the point of injury : From concept to doctrine[J] . Shock , 2013 , 40 (6) : 444-450. [14] Nessen SC , Eastridge BJ , Cronk D , et al. Fresh whole blood use by forward surgical teams in Afghanistan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comparedto componenttherapywithoutplatelets[J]. Trans- fusion , 2013 , 53(S1) :107S-113S. [15] Simmons JW , White CE , Eastridge BJ , et al. Impact of policy change on US Army combat transfusion practices[J] . J Trauma , 2010 , 69 (S1) :S75-S80. [16] Mer M , Hodgson E , Wallis L , etal. Hemoglbinglutamer-250(bovine) in South Africa : Consensus usage guidelines from clinician experts who have treated patients [J]. Transfusion , 2016 , 56(10) :2631-2636. [17] Posluszny JA , Napolitano LM. 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 for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treatment in a Jehovah's witness [J] . Arch Trauma Res , 2016 , 5(2) :e30610. [18] Soder C. Arteriocyte receives defense agency dollars[J]. Crains Cleve- land Business , 2008 , 45(29) :3. [19] Das H , Abdulhameed N , Joseph M , etal. Ex vivo nanofiber expansion andgeneticmodificationofhumancordblood-derivedprogenitor/stem cells enhances vasculogenesis[J] . Cell Transplant , 2009 , 18 (3) : 305-318. (收稿:2018-10-22 修回:2019-02-11 编校:蒋铭敏)
nyp366888891
2024年12月5日 18:13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HTML文件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