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作业规范
表格1
飞行医院将乌克兰伤员送往西方
开发计划
04-国防医疗服务部门的外科医生培训乌克兰医生
02- 年乌克兰火车医疗后送的特点
03-战斗伤亡护理课程测试医院外的技能
09-北极和极端寒冷环境下的伤员疏散战术战斗伤员护理中创伤性低温管理的范式转变
06-战术现场护理指导,准备伤员评估和要点
10-DOS 2020.7 Policy on Casualty Evacuation in the Field
11-Medical Support to Military Operations on the Future Battlefield
07-军用急救箱
11-对未来战场上的军事行动的医疗支援
05-战伤数据库研究进展与启示
13-从第 2 级医疗机构向第 3 级医疗机构进行空中医疗后送期间的战斗伤员管理 英文
09-北极和极寒环境下的伤员后送 战术伤员救护中创伤性低体温管理的范式转变 英文
12- 用于伤员撤离的无人驾驶飞机系统--需要做什么?英文
13-从角色2到角色3医疗设施期间战斗人员伤亡管理
12-用于伤亡疏散的无人机系统需要做什么
10-外地伤员后送
14乌克兰外科医生参加医学速成课程
08-军事医疗后送_translate
06-tfc-3e-preapring-for-casualty-evacuation-and-key-points-ig
08-MILITARY MEDICAL EVACUATION
01-战地医学:提高生存率和“黄金时刻”
表格对比
安瑜项目开发组
乌克兰后卫的急救箱里有什么
战斗伤员救护的文件要求
执行国防部医疗准备训练 (MRT) 战术战斗伤亡护理 (TCCC) 分层训练的陆军标准
CCOP-01:在从受伤点撤离的战术中使用血液制品进行紧急抢救(英文)
大规模伤亡(Mascal)创伤小组复苏记录 (英文)MASS CASUALTY (MASCAL)IAUSTERE TRAUMA TEAM RESUSCITATION RECORD
大规模伤亡 (MASCAL)_严峻团队复苏记录说明(英文)
R 记录第1部分,护理流程表 (英文)
复苏记录的说明(英文)
军队途中护理登记处(MERCuRY)英文
TACEVAC AAR 和 PCR 说明
患者护理文件指南
美军新版战术战伤救治指南及相关技术进展
卡图林_A_N_and_dr_Tactical_Medicine_2020_压缩版俄文 Катулин_А_Н_и_др_Тактическая_медицина_2020_сжатый
MARCH_na_Russkom 俄文
手术室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俄文 if-hp-ipc-bpg-airborne-or
-
+
首页
美军新版战术战伤救治指南及相关技术进展
外军卫勤系列研究(129) 美军新版战术战伤救治指南及相关技术进展 刘 伟,李丽娟 [摘要] 战术战伤救治(TCCC)主要指在战术、战斗环境中 Ⅰ 级救治阶梯为伤员提供的救治,涉及止血、通气、液体复苏、抗感染 等技术,由士兵自救互救和战斗卫生员、营救护所及卫生排负责完成,是美国军方战地卫生员培训的主要内容。TCCC 的主要目标是 在战场环境为伤员提供高质量的急救。TCCC 指南是美国军队战现场伤员救治的规范性指南,近年来多次进行更新。该文分析了美 军 TCCC 的发展历程和 TCCC 指南的更新机制,介绍了 TCCC 指南 2018 年 8 月更新的主要内容,并总结了近年来美军战现场伤员 急救相关的重要技术进展。 [关键词] 美军;战术战伤救治;指南;新版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821 [文章编号] 1000-9736(2019)08-0719-04 美国军队的战术战伤救治(TCCC) 是指在战术、战 斗环境中 Ⅰ 级救治阶梯为伤员提供的救治,主要涉及 止血、通气、液体复苏、抗感染等技术,由士兵自救互救 和战斗卫生员、营救护所及卫生排负责完成,是美国军 方战地卫生员培训的主要内容。TCCC 的主要目标是 在战场环境为伤员提供高质量的急救。美国军方发布 的 TCCC 指南被认为是战现场伤员救治的优良实践指 南,最新版 的 TCCC 指南发布于 2018 年 8 月。新版 TCCC 指南是根据近年来美国军队在海外战场的卫勤 保障经验及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上一版 TCCC 指 南进行的再度更新。现将相关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1 TCCC 简介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美国军方提出战时伤员救治 应达到平时医院的救治水平。为此,其海军特种作战 司令部医学研究部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是为了提高 院前战术环境下的急救 效 果。在 该 项 目 中 提 出 了 TCCC 的理念,即在战伤救治的 I 级阶梯战术环境与急 救技术相结合,提高战场院前创伤生命支持,挽救更多 伤员的生命[1-2] 。 TCCC 要求医学技术应与战术环境相结合,注重 “ 避免可预防性死亡”,强调“医疗与士兵同在”,遵循“零 伤亡”理念和“4R”(正确的伤员、地点、时间和救治措 施)原则,强调损害控制性复苏理念;根据不同的任务 需求为战斗卫生员等急救医务人员配备先进的急救装 备[3] , 为每例战伤伤员提供最好的救治,不断提高战现 作者单位:100850 北京,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卫生勤 务与血液研究所(刘 伟,李丽娟) 通讯作者:李丽娟,E-mail:juanlah@aliyun. com 场急救水平和救治效果;认为初级救治比二级救治可 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自救互救技术与使用武器等战 斗技能同等重要,受伤后及时、正确的自救互救可最大 限度地降低战场伤死率[4] 。美国军方发布的 TCCC 指 南是通过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创伤委员会、美国国家医 学急救员协会和美国国防部等 3 家权威机构认可,也 被认为是战场创伤救护的优良实践指南。在 TCCC 理 念指导下,使用先进的战场急救技术,同时与联合战场 创伤救治系统相结合,对提高美国军队战伤救治效果 起到了关键作用。美国军队的战伤伤员生存率从越南 战争的 76%提高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 90%以上。 其中,TCCC 指南发挥了很大作用,80%的初始救治是 由伤员自救或互救完成的,特别是非医疗人员的培训 促进了伤死率的降低[5] 。 2 TCCC 指南的更新机制 2. 1 战术战伤救治委员会(CoTCCC)负责 TCCC 指南 的更新 美国军方发布的 TCCC 指南明确规定了救治 人员应该掌握的战现场急救技术,是战现场伤员急救 的规范性指南。美国军方专门成立了 CoTCCC , 负责 对 TCCC 指南进行必要的更新和管理[6] , 并不断加强 与其他战伤救治机构的合作,推动战术战伤救治技术 的进步,以提高战伤救治水平[7] 。该委员会是美国国 家联合创伤急救体系的组成部分,共有成员 42 名,主 要是作战卫生人员和临床医师等,包括创伤外科、急救 医学、急救护理专家,另外还包括医助、医疗计划员及 教育者[8] 。 由于陆海空三军医疗部门各自拥有不同的 原则和作战经验,委员会成员也分别来自陆海空三个 不同军种,且均有作战经历。鉴于战术战伤救治在伊 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美国军方 对 CoTCCC 进行了重组,将其直接归于国防部负责卫 生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领导[9]。2013 年 2 月,CoTCCC 与国防部的其他创伤系统机构合并[10]。 2. 2 TCCC 指南更新的原则 2001 年以来,CoTCCC 一直在关注院前创伤救治和相关技术的进展,并根据 需要对 TCCC 指南进行更新。开始阶段每 3~4 年更 新1 次,与院前创伤救治教材的出版周期基本一致。近 年,TCCC 指南的更新频率加快,2017 年 8 月、2018 年 1 月和 8 月先后进行了 3 次更新。新的 TCCC 指南在 院前创伤救治和军队卫生系统网站上公布。该指南更 新的依据包括:已发表的地方和军队院前创伤救治的 文献;与军队战伤救治研究机构的交流;由经验丰富的 海军卫生员、空军伞降救援人员直接提供的信息;军队 医学教学中心提供的信息;每周召开战区联合创伤系 统远程会议;军队和地方创伤专家的意见[11]。指南更 新的建议主要来自战伤救治一线,多数建议是根据新 的伤情、致伤机制而提出,所以更新的 TCCC 指南更适 应战场环境的变化,进而对提高救治效果发挥更显著 的作用。 3 新版 TCCC 指南更新的主要内容 2018 年 8 月的新版 TCCC 指南主要更新了关于 在战场环境下伤员气道管理、疑似张力性气胸的处理 以及严重休克伤员救治的建议[12]。 3. 1 气道管理技术 注意伤员气道监测,监测伤员的 血氧饱和度,帮助评估气道开放。要求随着时间和伤 情的变化,及时、频繁地评估伤病员的气道状况;推荐 一种无囊喉罩(i-gel)作为首选辅助通气工具。如果伤 员意识蒙眬或无意识,则需要人工气道帮助维持气道 的通畅。美军为每名士兵配发一支鼻咽通气管,用于 士兵自救互救。在新版 TCCC 指南中,i-gel 被指定为 “ 首选体外通气(EGA)”工具。相关 的证据显示,i-gel 的性能比现有的其他辅助通气工具更佳,主要优势表 现在易于培训、尺寸适合和质量小、成本较低、更加安 全、使用操作简单等。有直接气道损伤的无意识伤员 需要气道干预,但对于外伤性气道,应考虑使用鼻咽通 气管或紧急环甲膜切开通气术。有面部、口腔外伤或 疑似面部 吸入性损伤 的伤 员,不适合鼻 咽管通气和 i-gel 通气,需要进行紧急环甲膜切开通气术。 3. 2 张力性气胸的处理 根据 TCCC 指南以往的建 议,对于出现呼吸急促或窘迫的伤病员,应继续采取积 极的救治措施,即进行疑似张力性气胸急救,而不是等 到张力性气胸发生休克后再治疗。新版 TCCC 指南指 出,如果张力性气胸得不到及时救治,可能会引起休克 和心搏骤停。遭受躯干创伤或原发性爆炸伤伤员可能 出现以下 1 种或多种情况:严重或进行性呼吸窘迫;严 重或进行性呼吸急促;胸部一侧没有呼吸音或明显减 弱;脉搏血氧饱和度<0. 9;休克;创伤性心搏骤停,没有 明显的致命伤口。就疑似张力性气胸 的初步救治来 说,如果伤员胸部伤口密封,则去除胸部密封贴。使用 脉搏血氧仪进行监测,同时使用针刺减压(NDC)设备。 在 2017 年 12 月 14 日召开的 TCCC 工作组电话会议 上,相关专家倾向于指明针刺减压的潜在位置,但不指 定首选位置。在针刺减压中始终保持垂直胸壁的角度 插入针与导管单元,然后保持针与导管装置 5~10s 不 动,使胸膜腔充分减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观察到从 胸部发出气流的嘶嘶声、呼吸窘迫减轻、血氧饱和度增 加或者休克状况改善,则提示针刺减压成功。在继续 执行 TCCC 指南的“循环”措施之前,应尝试两次针刺 减压;之后救治人员应继续执行下一步救治措施,按照 指南评估与治疗休克伤员。 3. 3 严重休克的救治 如果休克伤员对液体复苏没 有反应,可考虑将未经治疗的张力性气胸视为引发严 重休克的可能原因。胸部创伤、持续性呼吸窘迫、呼吸 音缺失、血氧饱和度<0. 9 都支持该诊断。 由于出血性 休克的表现与张力性气胸休克可能相似,新版 TCCC 指南建议在进行两次针刺减压后继续治疗 出血性休 克。应当注意的是,未经治疗的张力性气胸是液体复 苏无效性休克的潜在原因,这是治疗战伤休克的一个 重要方面,此前 TCCC 指南中未提到此点。如果两次 针刺减压尝试治疗疑似张力性气胸后,伤员仍处休克 状态,则需进一步治疗,主要是采取简单胸廓造口术和 胸部插管,救治人员应当有足够的技能、经验和权限来 实施进一步的干预。这两种更具损伤性的治疗方法只 建议在伤员处于难治性休克时使用,而不作为初始 治疗。 4 近年来美国军方战现场伤员急救的重要技 术进展 美国军方认为,现代战场战伤救治能力的提高是 伤员伤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军新版 TCCC 指 南涉及的主要技术和相关的文献报道,现将其近年来 战现场伤员急救相关的重要技术进展介绍如下。 4. 1 致命性大出血控制 在现代常规战争中,致命性 大出血仍然是战伤的主要致死原因。 因此,美军特别 注重出血控制技术的研究,研发了多种新型止血带、止 血剂应用到战场急救中。经过伊拉克战争,美军认为 战现场急 救中使用止血 带 具有重 要 作 用。 目 前 的 TCCC 指南要求积极使用旋压式止血带控制致命性大 出血,优先挽救伤员生命;同时也强调,在敌火力覆盖 下救护,首选推荐采用止血带止血。美国军方同许多 公司建立了研发合作关系,如北美救援公司就是专业 研究创伤防护的公司,该公司生产的、已列装的战场用 止血绷带,士兵单手就可以进行包扎止血;该公司还研 发了新型交接部位止血带、骨盆固定带等[13] , 针对身体 不同部位出血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挽救严重出血伤员 的生命。 4. 2 损伤控制复苏 损伤控制复苏(DCR) 是伊拉克 和阿富汗战场美军伤员急救的重大技术进展之一。根 据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实践经验,美军于 2007 年提 出 DCR 的概念用于治疗重伤员[14] 。DCR 主要目标是 预防低血压、酸中毒、凝血障碍发生,通过液体复苏治 疗凝血障碍相关的创伤性损伤。DCR 的主要原则是输 注有限的血液制品以控制和治疗严重的出血,提高伤 员战场生存率。美军在一线救护单元还配备了输液加 温器,可对复苏液体加温,预防低体温。 4. 3 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感染是战争中的主要死因, 也是影响创伤后康复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感染预防 和控制成为美国军方创伤研究的重点。美军的单兵急 救包配有莫西沙星,由士兵自行服用。 目前正在研发 不同生物材料的给药系统,用来降低战伤感染,包括基 于壳聚糖给予磺胺嘧啶银的给药系统,以及给予新型 阳离子抗微生物肽的聚合脂质体复合物等。另外,还 开展了一些新材料的研究,如控制感染和疼痛的生物 活性创伤敷料,以及生物可降解聚氨酯骨微粒复合物, 这些新材料在促进骨再生的同时还可以预防感染[15] 。 4. 4 战场疼痛管理的新做法 将疼痛作为一种疾病 而非症状来对待,充分体现了美军对疼痛控制的重视。 从伊拉克和 阿 富汗 战场后送 的美军伤 员 中,平均每 10 例有 5. 3 例报告疼痛症状,空运后送 的伤员 中平均 每 10 例有 6. 8 例报告出现剧烈疼痛。创伤后应激障 碍、创伤性脑损伤、失眠、抑郁等均可加重疼痛程度。 疼痛管理通常在复苏和稳定伤员伤情后实施。美军卫 生员配备 了镇痛药,单兵配发 了战救药包,可 自行服 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美军通过应用连续外 周神经阻滞技术、多种模式阿片类镇痛药及其他替代 疗法、新型给药系统和综合性疼痛控制方案等措施,在 战场疼痛控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16] 。 4. 5 骨髓腔内输液技术 美国心脏学会的成人高级 心血管生命支持指南和欧洲复苏指南均规定,如果在 复苏前 2min 内不能有效建立静脉通路,需要考虑采用 骨髓腔途径。骨髓腔途径可作为严重创伤伤员的首选 给药或输液途径。对于无法常规静脉穿刺成功的危重 患者,骨髓腔输液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替代途径; 近年来已在军事战术环境中被外军战斗卫生员用于失 血性休克重伤员的抢救。2003 年更新的 TCCC 指南中 要求战斗卫生员接受骨髓腔输液技术培训,并随身配 备骨髓腔输液装置[17] 。 以色列军队负责提供高级创伤 生命支持(ALS)的医师和卫生员均须接受骨髓腔输液 应用培训。 4. 6 改进血液制品应用 失血是战场上伤员致死的 主要原因,美国军方一直致力于改进和提高战场血液 制品的应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有大量伤员需要 输血,所以适当给予血液或血液制品,对挽救伤员生命 意义重大。根据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的实践经验, 美军在战场血液制品的应用方面有了较大改进和提 高。例如,优化了输血伤员的血液制品比例,推荐对需 要大量输血的伤员,按照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 1∶1∶1 的比例进行输血治疗。在复苏液体选择方面,推荐优 先使用新鲜全血,其次是血浆、红细胞加血小板,再次 为单纯血浆或红细胞、羟乙基淀粉平衡液等。另外,美 军还在推进战场应用冷冻血液制品,正在研究可以长期 储存的冷冻红细胞或其他成分血,不断研发新型血液制 品,如高级复苏液、冻干血浆等[18] 。 4. 7 低体温症的预防 美军认为低体温症是第四大 潜在的可预防性死亡原因,重视战伤急救阶段的低体 温症预防。低体温症、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构成了 创伤伤员的“死亡三联征”。 在战现场急救阶段,救援 者必须尽量减少伤员与低温源的接触;使伤病员仍然 穿着所有的防护装备,替换所有的潮湿衣物;利用所有 可用的方法为伤员保暖,如干燥的毯子、雨披衬垫和睡 袋等。 同时,美军研发了多种设备用于低体温症的预 防,如预防低温管理工具包、热毛毯、热反射防护罩、暴 雪生存毛毯等;在后送阶段,可以使用便携式加温输液 泵加温静脉注射液体,提高了伤员救治水平[19] 。 4. 8 创伤性脑损伤的防治 创伤性脑损伤是伊拉克 和阿富汗战场的标志性损伤。随着伊拉克和阿富汗军 事行动的结束,创伤性脑损伤的防治研究越来越受到 重视[20] 。美军创伤性脑损伤伤员中约有 83%为轻度 创伤性脑损伤。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 10 余年中, 美军在创伤性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上都取得了显著进 展,包括早期筛选工具、治疗策略等。从 2006 年开始, 联合战场创伤系统《临床操作指南》中,推荐对轻度创 伤性脑损伤伤员给予 3%的高渗生理盐水[21] 。2010 年 美国国防部发布《部署环境脑震荡与轻度创伤性脑损 伤管理政策指南》,规定了战场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处 理原则和流程。2014 年,美国国防部和退伍军人脑损 伤中心发布了《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临床指南》。 4. 9 急救医学监测 急救医学监测的目的是进行早 期活动性出血阶段的生理学监测,更有针对性地开展 伤员救治。医学监测可以辅助伤病员的分类、诊断和 决策的能力,提高战伤救治的管理水平。美军非常注 重在战场一线救治时伤员的监测,卫生员急救包配备 有脉搏血氧仪,用于伤员血氧饱和度的监测,辅助治疗 创伤性脑损伤和其他创伤。美军还研发了新型便携式 生理状态监测仪,用于现场急救伤员的监测,可以提高 伤员的远程分类、诊断等前沿救治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李丽娟,吴曙霞,刁天喜 .美军战伤救治院前急救新理念[J] . 解放 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 , 19(9):885-887. [2] Butler FKJr , Hagmann J , Butler EG. 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 in special operations[J]. Mil Med , 1996 , 161(Suppl):3-16. [3] Butler FK , Blackbourne LH. Battlefield trauma care then and now :A decade of 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J] . 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12 , 73(5Suppl):S395-S402. [4] 黎檀实,付小兵 .战场战伤救治——— 从理论到实践[J] . 解放军医 学杂志,2015 , 40(12):943-945. [5] Murray CK , Hitter SR , Jones SL. Army Medical Department at war : Lessons learned[J]. US Army Med Dep J , 2016(2-16):1-3. [6] 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EB/OL] . [2017-08-15] . http:// www. Health. mil/dhb/downloads/Butler%20TCCC. pdf. [7] Butler FK. Tactical combatcasualty care:Update2009[J]. J Trauma , 2010 , 69(Suppl 1):S10-S13. [8] McSwain NE. Prehospital trauma life support military eighth edition , PHTLS[M]. Burlington: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LLC , 2016:669. [9] 李丽娟,邢克飞,刁天喜 .美军新版《战术战伤救治指南》简介[J] .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 , 25(2):194-197. [10] 李丽娟,刁天喜 .美军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战伤救治新理念[J] . 军事医学,2013 , 37(6):477-478 , 481. [11] Mannion SJ. Damage control in orthopaedic injuries[J] . Hosp Med , 2005 , 66(2):87-88. [12] TCCC Guidelines for medical personnel[EB/OL] . [2018-08-01] . http://www. Health. mil /dhb/downloads/Butler%20TCCC. pdf. [13] USAMRMC. Advanced development products 2015[EB/OL] . [2017- 09-16]. http://mrmc. amedd. army. mil/ . [14] Holcomb JB , Jenkins D , Rhee P. Damagecontrol resuscitation:Directly addressing the early coagulo pathy of trauma[J]. J Trauma , 2007 , 62 (2):307-310. [15] Saeed O , Tribble DR , Biever KA , et al. Infection prevention in combat-relatedinjuries[J]. Mil Med , 2018 , 183(Suppl 2):137-141. [16] Butler FK , Kotwal RS , Buckenmaier CC3rd , etal. Atriple-option an- algesia plan for 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 Guidelines change 13-04[J]. J Spec Oper Med , 2014 , 14(1):13-25. [17] 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EB/OL] . [2003-08-20] . http:// www. Health. mil /dhb/downloads/Butler%20TCCC. pdf. [18] Cap AP , Beckett A , Benov A , et al. Whole blood transfusion[J] . Mil Med , 2018 , 183(Suppl\_\_2):44-51. [19] USAMRMC. Advanced development products 2017[EB/OL] . [2019- 04-16]. http://mrmc. amedd. army. mil/ . [20] Helmick KM , Spells CA , Malik S Z , et 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he US military:Epidemiology and key clinical and research programs [J]. Brain Imaging Behav , 2015 , 9(3):358-366. [21] 刘 伟,李丽娟,刁天喜 .美军创伤性脑损伤战术战场防治方案及 产品研发进展[J]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8 , 40(19):1711-1716. (收稿:2019-04-25 修回:2019-06-09 编校:蒋铭敏)
nyp366888891
2024年12月5日 18:14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HTML文件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