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医学
战略生存三位一体:支持战斗力的军事医学的未来
陆军医学与人工智能改变未来战场Army Medicin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nsforming the Future Battlefield
冲突中如何控制军事医疗设施的进入?
军事医疗后续发展
伤员救援与医疗救援——主要区别
战地医学:提高生存率和“黄金时刻”
对未来战场上的军事行动的医疗支援
乌克兰外科医生参加医学速成课程
德国乌尔姆的德国武装部队医院的资源、标准和培训 (英文)
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室内推演
外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经验借鉴
美军战场血液保障新技术与产品研发进展简介
美国军队血液保障技术发展情况介绍
美军新版《联合卫生勤务》条令分析
美军海地大地震应急医学救援行动
2007-2022 年美国武装部队现役成员的劳力性低钠血症
E3 计划 2023 课程目录 英文 A120230024_E3 Program 2023 Course Catalog
DHB 组织结构图
国防医疗准备训练学院 课程 英文 DMRTI Trifold2pdf
联合人工智能中心(JAIC)医疗人工智能 英文 Joi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enter_Med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518
军队卫生系统虚拟健康优化2022/11/30 VH Tasker Update - 30 November 2022
根据伤害类型和有限值勤日确定美国军事伤害预防优先事项的流程 英文
化学制剂健康标准和指南汇总表 2:水、土壤、废物标准,截至 2011 年 7 月 英文
评估美国陆军健康中心对士兵和其他客户与目标相关的健康行为和慢性病风险因素改善的影响 英文
训练
Yury_Evich_Lyudmila_Grishina_V_Okopakh_Donbassa_Krestny_Put_Novorosii_2021 俄文
现代非常规战争的战术医学 俄文 Takticheskaya_Meditsina_Sovremennoy_Irregulyarnoy_Voyny_Izdanie_2
现代非正规战争的战术医学 俄文 Takticheskaya_Meditsina_E-Izd_2
支持医疗专家的额外措施 俄文
-
+
首页
美军战场血液保障新技术与产品研发进展简介
外军卫勤系列研究(123) 美军战场血液保障新技术与产品研发进展简介 刘 伟,李丽娟,刁天喜 [摘要] 失血是战时减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军方积极推动止血技术和战场血液制品的研发,在战现场急 救阶段列装新型止血带、止血夹板等,对提高战伤伤员存活率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美国军队用于战伤救治的血液保 障技术及产品研发进展,主要包括战现场血液检测、血液保质期延长、出血控制等技术与产品,以及相关的研发背景、关键技术等;并 提出了我军构建联合血液保障机制、推进战救血液制品研发和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战场;血液保障;出血控制;进展;美军 [文献标识码] A 失血一直是常规战争中减员的主要原因之一。研 究[1] 显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美国军队 32%的 战斗损伤伤员需要输血;17%的战场伤死是可预防的, 而 79%的可预防性伤死是出血所致[2] 。在越南战争 中,肢体创伤所致的致死性失血是美国军队伤员可预 防性伤死的首要诱因。作为损害控制复苏原则的一部 分,尽早使用血液制品治疗,对于降低创伤出血休克患 者[3] 伤死率非常重要[4] 。截至 2011 年,美国军队在伊 拉克战场上的伤员伤死率为 6%[5] , 显著低于美国军队 在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中 的 19. 1% 和越南战争中的 15. 8% [6-8] , 这与其前线血液制品及其供应水平的进步 密切相关。美国军队联合作战的血液保障工作,由负 责卫生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统一领导和组织,以军队 血液项目的形式进行管理[9-11] 。美国陆、海、空三军通 过密切合作,确保军队医疗机构采集、检验、处理和运 输血液制品,实现战时血液保障和管理的连续、动态、 协调快速反应[12] 。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军队认识到 院前应用止血带的重要性[13] , 积极促进止血技术和战 场血液制品的研发,在战(现)场急救阶段列装 CAT 止 血带、肢体止血带、交界部位止血带、止血夹板[14] 等,对 提高战伤伤员存活率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参考美国陆 军医学研究与物资部(USAMRMC)2017 年 9 月发布的 相关军事医学科研成果[15] , 就美国军队用于战伤救治 的新型血液制品研发与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1 血液检测技术与产品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批准的急救 基金项目:军队后勤科研“十二五”计划重大项目(AWS14L012) 作者单位:100850 北 京,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一 所 (刘 伟,李丽娟,刁天喜) 通讯作者:刁天喜,E-mail:diaotx@263.net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821 [文章编号] 1000-9736(2018)11-1007-05 协议,战场环境下当内部血液供应耗尽时,可以在战现 场现地采集全血并进行输血。美国陆军血液项目办公 室称,在过去 10 年间的武装冲突中,战场现地采集全 血并进行后续输血的情况已经超过 1 万例。这些血液 产品由第 Ⅱ 或第 Ⅲ 级救治阶梯的医疗救治机构及血 液保障分队使用。 1. 1 全血病原体灭活仪 全血病原体灭活仪[16] 主要 作用是确保输血用的战场现地采集血液符合美国 FDA 的安全标准。该设备主要原理是对采集的新鲜血液添 加维生素 B2 , 并采用紫外线照射,以杀死血液中可能携 带的病毒、细菌或寄生虫,降低输血过程中可能引发移 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美国军队已率先在欧洲市场试 用该设备,并于 2014 年完成了多站点临床 Ⅰ 期和临床 Ⅱ 期的试验,2015 年完成了另一项关键的临床试验及 全血病原体灭活设备原型运输箱的测试评估,未来全 血病原体灭活设备将寻求获得 FDA 的批准[17] 。该设 备主要由美军前沿外科手术队、前沿复苏外科医疗小 队或战斗支援医院等机构及血液保障分队使用。美国 陆军医疗物资研发中心下属的药物系统项目管理办公 室负 责 牵 头 该 产 品 的 开 发,主 要 参 与 研 发 单 位 有 Terumo BCT 公司、皮吉特湾血液中心、霍克斯沃斯血 液中心、武装力量血液项目办公室、美国陆军外科研究 所。见图 1 。 1. 2 输血传染疾病快速诊断仪 该设备是一种血液 快速临床检测工具,包含两种经 FDA 认证的血液检测 设备,能对现场抽取的血液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 型和 2 型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 原和丙型肝炎病毒等进行检测[15] 。根据美国 FDA 的 急救协议,目前美国军队战场现地采集血液的检测,使 用的是未经 FDA 认证的检测试剂盒。输血之后,献血 者的血液将在美国本土或海外的军方实验室,使用经  图 1 全血病原体灭活仪 FDA 认证的检测试剂盒重新检测。美国陆军医疗物资 研发活动中心下属的药物系统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牵 头该产品的开发,主要合作伙伴为加拿大的麦美华公 司股份有限公司。见图 2 。  图 2 输血传染疾病快速诊断仪 1. 3 出血检测仪 在伤员到达医疗救治机构之前,出 血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而这是可能避免的[18] 。 出血检 测仪项目旨在开发一种设备,在伤员出血并不明显或 特殊环境下(如内出血、低能见度、高噪声与振动环境 及伤员数量较多等),能够评估伤员是否面临危及生命 的出血和休克风险。该项目将有助于进行伤员分类和 确定后送优先度,以及对需要的伤员进行血液产品干 预。 目前该技术的商用开发正在进行中,战伤救治研 究项目办公室负责牵头该项目的技术研发。美国陆军 医疗物资局下属的医疗设备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牵头 该项目的产品研发,该项目的合作方包括美国生物技 术高性能计算软件应用研究所、Flashback 技术公司、 Masimo 公司、Sotera 无线股份有限公司等。见图 3 。  图 3 出血检测仪应用 2 延长血液保质期的技术与产品 美国军队战伤救治所需的大部分血液是在美国本 土采集。血液运抵战区时,其保质期一般仅剩 35 天或 更短。 因此,延长血液的保质期,对于减少因过期而造 成的浪费,以及在作战、紧急或自然灾害情形下减轻血 液储备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2. 1 红细胞寿命延长技术[19] 红细胞寿命延长技术 通过减少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可将红细胞的保质期延 长 14 天。 同时,该技术能够保证血液的质量在保质期 内不下降。这是近 25 年来血液贮存方面取得的重要 技术进步。通过 CE 认证表明该技术符合欧盟现行的 要求。2013 年,美国 FDA 批准该技术在美国使用,但 规定红血细胞的贮存期仍为 42 天。 Hemerus 医疗有 限责任公司(现隶属于唯美血液技术公司)正在争取 FDA 批准其产品使用 56 天的红细胞贮存标示。美国 陆军医疗物资研发活动中心下属的药物系统项目管理 办公室,向该项目(SOLX 系统)的开发提供技术和资金 支持。 该 项目的 合作方包括唯美血液技 术 公司、 Hemerus 医疗有限责任公司、辛辛那提大学、武装力量 血液项目办公室等。见图 4 。  图 4 红细胞寿命延长技术设备 2. 2 冷冻贮存血小板 美国军队 2001—2011 年的战 场死亡统计[18] 显示,有 24%的战斗死亡发生在伤员到 达医疗救治机构之前,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失血,而 部分失血所致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目前,战场上的血 小板供应极其有限,因为血小板需要特殊的采集程序, 保质期只有 5 天,而且需要特定的贮存条件(室温下不 停搅拌以保持悬浮状态)。室温下贮存的血小板还有 病毒感染的风险;即使在贮存期内,血小板的功效也在 逐渐减弱。冷冻贮存血小板产品通过低温保存人血小 板,贮存期可长达 2 年。 因此,该产品可以进行预装配 以备未来军事冲突所需。 目前,多个血液研究中心正 在同时进行 Ⅰ 期和 Ⅱ 期临床研究,预期该产品的列装 时间为 2022 年。参与冷冻贮存血小板研发的机构包 括临床研究管理公司、Fast-Track 药物和生物制剂公 司、达特茅斯-希契科克医疗中心、霍克斯沃斯血液中 心、皮吉特湾血液中心、美国陆军血液项目办公室、美 国 陆 军 外 科 研 究 所、武装力量 血液项目办公室、 DynPort 疫苗公司、科文斯公司、血液系统研究所、西北 血液中心等。 2. 3 冷藏贮存血小板-血小板添加剂溶液 目前,冷藏 贮存血小板-血小板添加剂溶液已经通过美国 FDA 的 产品认证,使用时限为采集后 3 天内。 当前的研究工 作试图将其使用时限延长至 15 天,同时降低细菌污染 风险,提高稳定性,提供更有效的凝集和止血功能。新 产品通过美国 FDA 认证的目标时间为 2021 年。一旦 通过认证,美国军方血库将生产 15 天保质期的冷藏贮 存血小板-血小板添加剂溶液产品,而武装力量血液项 目办公室则将会把该产品作为战场用血液产品进行管 理。 目前,该产品正在进行 Ⅰ 期和 Ⅱ 期临床研究。美 国国防部战伤救治研究项目办公室负责牵头该项目的 技术研发。美国陆军医疗物资研发活动中心下属的药 物系统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牵头该项目的产品开发, Terumo BCT 公司、西北血液中心参与该项目的研发。 2. 4 冻干血浆 对于新采集的血液,其血浆内的促凝 蛋白并不稳定,但是当血浆被分离并在采集后 8 h 内冷 冻于-18℃ 的环境 时,凝集 蛋 白可 以保持稳定长达 1 年之久。新鲜冷冻血浆由于运输损耗或预融以备急用 (预融 5 天后便废弃)等原因,大约 30%无法使用。 巨 大的后勤压力以及较高的浪费率,都提出了对改进型 产品的需求。 目前,美国军方研制了一种新鲜冷冻血 浆(FFP) [20] , 采用干冰冷冻运送至战区并储存在大型 专用冷柜以备使用。冻干血浆是新鲜冷冻血浆的等效 产品。该产品的成分是包装好的冷冻人血浆,可以快 速加水复原并使用。冻干血浆可以使用加固型集装箱 进行运送,在 冷藏 温度 下甚至室温下贮存,并 可在 6 min 内实现加水复原。该产品降低了对大型冷柜的 需求,同时还减少了由于产品过期而导致的浪费。美 国陆军医疗物资研发活动中心下属的药物系统项目管 理办公室,负责牵头该产品的研发。冻干血浆产品由 Vascular Solutions 公司生产,将向美国 FDA 提交生物 制品认证申请,并负责该产品的商业化运作。见图 5 。  图 5 冻干血浆 3 出血控制技术与产品 3. 1 血小板源止血剂 血小板源止血剂旨在开发一 种血小板源产品,能够快速加水复原并使用,以便在创 伤引起严重出血时快速止血。 目前正在研发的有两种 独立的血小板源止血剂产品,通过静脉注射使用,两种 产品具有不同的用途。英特格雷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的 StasixR 产品,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用来治疗急性的不 可按压性出血;Cellphire 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Throm- bosomesR 产品,则是由生物医学产品研究与开发管理 局开发。一旦完成研究,其中一种产品将被选定进行 产品开发。血小板源产品将被 FDA 作为一种生物制 剂进行监管。美国陆军医疗物资研发活动中心下属的 药物系统项 目管理办公室 负责牵头该国防部项目, Vascular Solutions 股份有限公司、英特格雷联股份有 限公司、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 开发管理局参与项目研究。 3. 2 XSTAT-30 伤口敷料 大量战伤发生在人体躯干 部位(如骨盆或肩膀),这些部位无法使用按压方法进 行止血。这些部位的伤 口流血被称为不可按压性 出 血,是战场上伤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还没有专门 用于处理这类出血的产品。RevMedX 股份有限公司 开发的 XSTAT-30 伤口敷料,旨在用来控制无法用传 统止血带和按压止血的损伤性出血,例如,在腹股沟或 腋窝位置的伤口。XSTAT-30 伤口敷料类似于一种紧 凑型的注射器,内含微型海绵,可以放入卫生员的急救 包中。该产品使用一种注射器状的涂抹器,向伤口内 注入涂有甲壳素的、可快速扩张的纤维素海绵。在接 触血液后的 30s 内,海绵会迅速扩张填满伤口腔,能够 暂时性阻止血液流动,并提供压力来止血。在用猪进 行动物实验时,海绵可以在注射后 4 min 内阻止血液流 动,并保持这种状态长达 4 h 。每个海绵体都可用 X 线 探测标记,以确保外科手术时能够定位并移除海绵。 2014 年4 月,XSTAT-30 伤口敷料通过了美国 FDA 的 认证。该产品将用于战场环境下控制腹股沟和腋窝等 不适合使用止血带的关节伤口出血。美国陆军医疗物 资局负责牵头该产品的研发,参与者包括 RevMedX 股 份有限公司、美国空军医疗支援局、美国特种作战司令 部、国防卫生局医疗后勤处等。2015 年初,美国特种作 战司令部已将 XSTAT-30 产品列装。见图 6 。  图 6 XSTAT-30 伤口敷料 3. 3 腔内不可按压性出血控制剂 该项目旨在开发 用于按压方法无法控制的腹腔内大出血的止血产品。 该技术将在发生大规模伤亡的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并能够为急需手术救治 的创伤 患者提供急救措施。 2017 年 1 月,美国 FDA 批准了 Arsenal 医疗公司所开 发产品进入器械临床研究,在 5 家美国机构中对 40 名 受试者进行临床试验。该产品既可以由创伤外科医师 在手术室使用,也可以在拥有前沿外科手术队与前线 复苏外科医疗队的陆军第 Ⅱ 级救治机构,以及第 Ⅲ 级 救治机构战斗支援医院中使用。战伤救治项目研究办 公室负责牵头该项目,美国陆军医疗物资局下属的医 疗设备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牵头该项目的产品开发, Arsenal 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产品研发。 3. 4 胸腔内减压疗法 从 2001 年末到 2010 年中,美 国联合战场创伤登记数据库记录的患者中约有 22%出 现过休克 或 血 液循环 不 足(低 血 流 灌 注)的 临床表 现[21-22] , 这是导致伤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对脑、肾、肝 以及其他关键器官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胸腔内减压 疗法可以用来在胸腔内创造负压环境,帮助静脉血流 入心脏,提高人体的循环血流量。提高低血流灌注或 休克患者的血流量,有望降低对器官造成的二次伤害, 提高存活能力,改善重伤和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液循环。 这种设备将用于第 Ⅰ 到第 Ⅲ 级救治机构。该项目的 目标是争取美国 FDA 的批准。胸腔内减压疗法将能 让医务人员使用干预手段提高患者的血流灌注量,为 出现休克和其他低血流灌注问题的伤员争取更好的治 疗效果。战伤救治研究项目办公室负责牵头该项目的 科学技术开发,美国陆军医疗物资局下属的医疗设备 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牵头该项目的产品研发。见图 7 。  图 7 胸腔内减压疗法 4 启示与建议 4. 1 构建联合血液保障机制 建议结合我军实际,构 建联合血液保障机制,实现陆、海、空三军的战时联合 血液保障;同时,从实战需求出发,处理好各军种在平 时训练的结合、战时转化和配合机制等问题。 4. 2 加强战救血液制品研发 针对目前我军血液及 血液制品保障能力不足的现状,应当继续加大基础研 究投入,着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战场血液保障研究, 增加血液制品研究经费投入,加大战场血液制品研发 力度。 4. 3 加强军民融合发展 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源进入 军事领域,促进科技创新,实现深度的军民融合,是促 进我国军工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军民融合是提高血 液保障的重要渠道,血液保障既是特殊而庞大的社会 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令人关注的难题,军地合作、军民 融合是搞好血液保障的重要措施[23] 。 因此,可以通过 军民融合,充分吸收地方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特别是 在科研部署和成果转化领域,形成军地合力的研究开 发局面,切实在技术创新领域实现血液制品关键技术 的突破。 参 考 文 献 [1] Andrew E , Military mass transfusion : A one-to-one approach[EB / OL] . [2017-10-12].http://www.healthpartners. com / ucm /groups/ public /@ hp /@ public /@ ime /@ content /documents /docu- ments/ cntrb\_\_\_027206.pdf. [2] Kelly JF , Ritenour AE , McLaughlin DF , et al. Injury severity and causes of death from Operation Iraqi Freedom and 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 : 2003-2004versus 2006[J].J Trauma , 2008 , 64 (2) : S21-S27. [3] Beekley AC.Damagecontrol resuscitation : A sensible approach to the exsanguinating surgical patient[J].Crit CareMed , 2008 , 36(7Suppl) : S267-S274. [4] 李丽娟,刁天喜.美军联合作战血液保障体制与方式探讨[J] . 解放 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 , 19(11) :1098-1100. [5] Morrison JJ , Dubose JJ , Rasmussen TE , et al. Military applic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in trauma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 MATTERs ) study[J] . Arch Surg, 2012 , 147:113-119. [6] Blackbourne LH , Baer DG , Eastridge BJ , et al. Military medical revo- lution: Military traumasystem[J] . Trauma AcuteCareSurg, 2012 , 73 (6Suppl 5) :S388-S394. [7] Bailey JA , Morrison JJ , Rasmussen TE. Military trauma system in Afghanistan:Lessons for civil systems [J] ? Curr Opin Crit Care , 2013 , 19(6) :569-577. [8] 李丽娟,刁 天 喜.美 军 联 合 JTTS 的 发 展 及 应 用[J] . 军 事 医 学, 2012 , 36(9) :710-712. [9] Beekley AC , Sebesta JA , Black bourne LH , et al. Prehospital tourniquet use in Operation Iraqi Freedom : Effect on hemorrhage control and outcomes[J].J Trauma , 2008 , 64(2) : S28-S37. [10] Hatzfeld JJ , Childs JD , Dempsey MP , et al. Evolution of biomedical research during combat operations[J] . Trauma Acute Care Surg , 2013 , 75(2Suppl 2) :S115-S119. [11] Stinner DJ , Burns TC , Kirk KL , etal. Returntoduty rate of ampu- tee soldiers in the current conflictsinAfghanistanandIraq[J] . Trau- ma , 2010 , 68(6) :1476-1479. [12] FrankR.Thearmedservicesbloodprogram[EB/OL] . [2017-05-10] . http://www militaryblood.DoD.mil/ . [13] Frank R.Armed Services Blood Program Operations in Iraq and Af- ghanistan[EB/OL] . [2017-05-10] . http://www.maabb.org/files/ie/ pdf/2011/Sat 215 FRentas Armed Services Blood Program.Pdf. [14] Jeske HC , Larndorfer R , Krappinger D , et al. Management of hemor- rhage in severe pelvicinjuries[J].J Trauma , 2010 , 68(2) : 415-420. [15] USA MRMC. Advanced Development Products 2017 [ EB/OL] . [2017-09-16].http://mrmc.amedd.army.mil/ . [16] Rapid Testing of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Infectious Disease [EB/ OL] . [2017-10-15] . http://rdcr. org/wpcontent/uploads/symp2012 pdf/Rapid% 20Testing % 20of% 20Transfusion% 20Transmitted% 20Infectious%20Disease%20-%20Richard%20Gonzales.pdf. [17] 李 鹏,马利彬,董 罡.美军战现场急救血液制品及相关保障装 备浅析[J] . 医疗卫生装备. 2017 , 38(10) :108-121. [18] Eastridge B , Mabry R , Seguin P , et al. Death on the battlefeld (2001-2011) :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combat casualty care[J] . 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12 , 73(6Suppl 5) : 5431-5437. [19] USAMRMC.Advanced Development Products 2015[EB/OL] . [2017- 09-16] . http://mrmc.amedd.army.mil/ . [20] Cellphire Products [EB/OL] . [2017-10-10].http://www.cellphire. com/our-technology/ . [21] Eastridge BJ , Mabry R , Blackbourne LH , etal. We don't know what we don't know : Prehospital data in combat casualty care[J] . US Army Med Dep J , 2011(Apr-Jun) : 11-14. [22] Zong ZW , Qin H , Chen H , et al. The progress of world's military medicine and its enlightment to our nation's combat casualty care[J] . Chin Mag Traumatol , 2016 , 32(6) :573-576. [23] 谭春泽,杨 雪,李聚林.军民融合提高血液保障水平[J] . 中国输血 杂志,2017 , 30(9) :1069-1073. (收稿:2018-05-20 修回:2018-08-06 编校:蒋铭敏)
nyp366888891
2024年12月5日 18:12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HTML文件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