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勤保障训练
德军卫勤保障体系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发展情报研究.nh
美军战时卫生勤务信息化保障情报分析
美军战创伤信息采集和记录现状
美军医疗保障体系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军地一体化卫勤动员对我军的启示 陈活良
德军伤病员后送协调小组卫勤训练启示
美军卫勤体系建设启示
国内外军队卫勤指挥管理体制发展与比较
环太军演中美军 ATLS 课程培训的做法及启示
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美军战斗减员特点及关键 战伤救治举措效果分析
美军野战无人化卫勤装备进展与启示
美军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能力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发展趋势
美军战时卫勤信息系统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德军卫生物资供应保障体制
外军医疗保障体制有关情况介绍
美军战伤死亡数据分析对加强战伤救治训练的启示
外军卫勤模拟仿真训练研究现状分析
美军寒区卫勤保障研究现状与启示
外军卫勤体制模式比较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卫勤实战化训练的经验及启示
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经验探讨
美军后勤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从“ 白金十分钟 ”到“黄金一小时 ”——美军一线战救的 “ 101 ”策略及启示
战术训练 俄文 Takticheskaya_podgotovka_kursantov_uchebnyh_voennyh_centrov
-
+
首页
美军战创伤信息采集和记录现状
创伤外科杂志 2022 年第 24 卷第 1 期 J Trauma Surg,2022,Vol.24,No.1 · 23 · · 军事医学 · 美军战创伤信息采集和记录现状 郝昱文,施凯文,王彬华,徐超颖,南 杰,李晓雪 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灾害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53 【摘要】 根据美军途中战伤救护委员会( CoERCCC) 2021 年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战场创伤在途救治 领域的十大研究方向之首是医疗记录研究 。基于战场救援的特殊环境,救治链条的伤员伤情和救治数据对 于救治过程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战场环境下,哪些数据具有重要医疗价值、如何快速获取以 及如何提高数据的有效利用率是实践中的难点 。本文主要阐述了美军战创伤信息采集和记录的发展过程 和现状,具体分析了其战创伤信息链路发展的创新点和优势,为提高我国战创伤信息利用能力,改善救治效 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战创伤; 信息采集; 医疗记录; 美军 【中图分类号】 R 821.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 /j.issn.1009-4237.2022.01.005 Status of U.S.military trauma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recording Hao Yuwen,Shi Kaiwen,Wang Binhua,Xu Chaoyin,Nan Jie,Li Xiaoxue Disaster Medicine Research Center,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search report released by the Committee on En Route Combat Casualty Care( CoERCCC) in 2021,the first of top ten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ield of battlefield trauma-on-transit care is medical documentation.Based on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of battlefield rescue,the injuries and treatment data of the wounde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treatment process.However,which data has important medical value and how to quickly obtain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data are difficult issues in practice.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 military's war trauma informa- tion collection and recording,and specifically analyzes the innovations and advantages of its war trauma information link development.It will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our country's war trauma information utili- zation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 war trauma;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edical documentation; U.S.Army 美军在历史上开展过三次战创伤流行病学的大 型数据采集行动 。第一次,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 军于 1943 年 11 月—1944 年 3 月在布干维尔岛进行 登陆作战 。 1943 年 11 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布干 维尔岛之格洛斯特角登陆并建立滩头阵地,1944 年 1 月,海军陆战队被美国陆军士兵代替 。美军成立 医疗小组专门收集战场损伤数据,包括损伤的原因。 第二次,美军成立创伤数据和弹药效力评估小组 ( wound data and munitions effectiveness team,WD- MET) ,分析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越南战争的 伤亡数据 。第三次,始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 动,尽管美军在这场漫长的军事行动中向世界展示 了其在军事医学和战场救护领域的先进装备,但也 在实践中暴露出需要改进的领域———战术区域救 治 。战术区域救治是指从战场最前沿的救治到野战 医院的救治,是整个战场紧急医疗救治的重要组成 部分[1],准确感知战伤情况对提高伤员救护能力发 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美军专家 Black Byrne 在 他的研究中总结道: “ 目前没有院前战伤医疗数据, 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准确的联合战区战伤数据采集 系统。”在借鉴美国民用创伤救护系统成功经验的 基础上,美军于 2004 年研发了联合战区伤员救护系 统( joint theater trauma system,JTTS) 并在次年投入 使用,实现了战术区域实时收集战斗伤亡数据,并与 德国、美国的医院救护系统相互衔接,保证了救治链 条伤员信息的持续获取和无缝链接。 1 基于救治阶梯的信息采集和记录方法概述 1.1 信息采集和记录的组织划分 美军在伊拉克 【基金项目】 全军医学科技青年培育计划拔尖项目 ( 17QNP045) 【通信作者】 李晓雪,E-mail: 24074816@ qq.com · 24 · 创伤外科杂志 2022 年第 24 卷第 1 期 J Trauma Surg,2022,Vol.24,No.1 和阿富汗战争行动中,参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 医疗救治“角 色”功能设计和成熟的美国民用版创伤分级救治系 统,为军队救护体系进行阶梯划分,建立了五级救治 机构体系( 表 1) ,即第一级( level Ⅰ ) 是前线急救, 第二级( level Ⅱ) 是营救护所和前沿外科手术 队 ( forward surgery team,FST) ,第三级( level Ⅲ) 为可 部署的野战医院或借用民用创伤救治中心,第四级 ( levelⅣ) 为战争区域外的外科医院,比如德国蓝兹 图地区医疗中心,第五级( level Ⅴ) 为美国本土主要 军队医院 。前三级为美军战创伤救治的战术区域, 通过直升机和野战装甲车等后送载具实现伤员在各 级救治机构之间的快速转运 。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 汗作战中执行的救治阶梯和日益增强的创伤救治能 力,有效地促进了部队战斗力保持和再生。 表 1 美军、北约和民用创伤救治机构比较 美军分级 美军救治机构 北约角色分配 救治技术要求 民用医疗机构 民用分级 Ⅴ 美国本土军队医院 Role 5 手术、康复保健 主要创伤研究中心 Ⅰ Ⅳ 大型非战区医院 Role 4 专科治疗 大型创伤中心 Ⅱ Ⅲ 战区医院 Role 3 有限能力,30d 监护病房收容能力 地区创伤中心 Ⅲ ⅡB 前沿外科手术队 Role 2 具有有限急救外科能力 社区医院 Ⅳ ⅡA 营救护所 Role 1 紧急救治 门诊服务 - Ⅰ 卫生员/ 军医 Role 1 自救互救、急救 急诊服务 - 1.2 基于救治阶梯的战创伤信息采集 随着救治 阶梯的明确,美军战创伤信息采集也包括了各级阶 梯和阶梯之间转运的伤员数据: 即伤员负伤地点、营 救护所、战地手术队、战地医院、大型非战区医院和 美国本土的军队医院 。上述 5 个阶梯的数据在实际 运用中通过 JTTS 中的子功能模块联合战区创伤登 记( joint theater trauma registry,JTTR) 的数据采集软 件( 美国马里兰州数字创新有限公司研发) 进行收 集汇总,JTTR 是一个回顾性、标准化的数据收集和 管理系统,旨在涵盖所有战斗伤亡医疗救治阶梯的 信息[3]。美军全球作战,战区分散,通过加强战术区 域( Ⅰ ~ Ⅲ 级) 的信息采集汇总,作战指挥部门可实 时感知各救治阶梯的伤亡情况,特别是伤亡最严重 的战争现场一线数据,如图 1 所示。  TCCC Card: TCCC 医疗卡; TCCC ARR: TCCC 复盘报告 图 1 美军战伤救治和信息采集模型 1.3 基于救治阶梯的战创伤信息记录 JTTR 的信 息来源于所有救治阶梯和伤员后送途中的创伤信息 记录,包括地面或空中后送记录、复苏记录,重症监 护单元记录、中级护理病房和普通病房的病历记录, 与伤员直接交流信息、病历讨论和美国本土医院、德 国医院反馈的医疗信息等[4]。为了把战斗减员的 创伤外科杂志 2022 年第 24 卷第 1 期 J Trauma Surg,2022,Vol.24,No.1 · 25 · 伤员和救治信息从海量伤病员信息中区分开,将战 创伤数据精确提供给指挥部门,美军发布了《创伤 复苏记录临床指南》,规定前沿外科手术队即 Ⅱ B 级 以上救治机构均要为伤员填写“复苏记录单”。该 指南规范了创伤复苏记录等主要文书的记录格式和 最小基本数据单元,提出了创建和完成文书的工作 标准 。救治阶梯 Ⅰ 和ⅡA 级的信息记录主要通过战 地医疗卡,后升级为 TCCC 医疗卡( 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 card,TCCC Card) ,2015 年美军再次增 加了 TCCC 复盘报告( 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 after-action reviews,TCCC ARR) ,用于对 TCCC 医疗 卡采集信息的准确性进行复核; 并要求在救治任务 72h 以内将战现场记录的伤情和救护信息上报录入 JTTR 。此外,战术区域救治阶梯之间的转运主要由 3 种直升机承担,每种机型承担不同的救治任务[5], 空运医疗后送文书也是重要信息记录载体 。上述医 疗后送文书的应用流程,如表 2 所示。 表 2 战术区域基于救治阶梯的美军主要医疗后送文书 救治分级 救治机构 美军主要文书 Ⅰ 级别 火线、战地现场 TCCC Card、TCCC ARR 战术后送* 越野后送车、直升机 伤员追踪文书/ 空运后送文书 Ⅱ级别 营救治所+外科前沿手术队 复苏记录、病历 战术后送* 直升机、越野后送车 伤员追踪文书/ 空运后送文书 Ⅲ级别 战区医院 复苏记录、病历、各类损伤救治临床指南要求记录的文书 * : 不同级别间转运状态; TCCC Card: TCCC 医疗卡; TCCC ARD: TCCC 复盘报告 2 战术战伤救治区域的信息采集和记录 战术战伤救治主要是指在战场环境下展开的创 伤自救和救治,其根本原则是在最佳战术的要求下 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它是美军近十余年建立起 来的战场急救方法和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有效预 防由致命性出血、气道阻塞、张力气胸和休克等原因 导致的战伤死亡,这些是战伤死亡的主要原因 。主 要实施人员既包括所有参战战士,也包括陆军的医 务官、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卫生兵、空军的医务官和 空降救援队等,他们也成为战场最前沿信息采集的 主体。 战术战伤救治信息采集的范围包括救治阶梯 Ⅰ ( 含) 到 Ⅱ A 级之间的区域,分为三个阶段: 火线救 治、战术区域救治和战术医疗后送。“火线救治”由 于还在敌人火力范围内,救治范围仅限于伤员自救 互救和止血带控制肢体出血; “战术区域救治”可以 开展更多救治措施,包括止血、气道管理、呼吸道管 理、循环管理、止痛与防感染药物治疗等创伤救治标 准化技术,也包括烧伤救治、眼穿透伤、骨折固定等 专科急救技术; “战术医疗后送”提供更高级别的救 治和监护,将单纯的伤员转运转变为“边救边送”的 过程。 美军战术战伤救治区域信息主要使用伤员医疗 卡进行记录 。尽管电子终端在伤情信息采集、复杂 创伤评分计算等方面具有实时、高效的优势,但纸质 伤员卡仍然在伊拉克及阿富汗战场被广大救护人员 使用,快速、正确、有效地填写伤员卡是美军战救人 员所必须掌握的一种专业技能 。美军战术层面使用 的伤员 卡 主 要 有 两 种: 野 战 医 疗 卡 ( field medical card,FMC) 和 战术战伤救治医疗卡。2007 年,美国 国防部相关研究发现,由于 FMC 填写的信息过于繁 琐专业,并且由于火线救治人员往往不是资深急救 医师,导致了美军在伊拉克及阿富汗战场填写了战 现场伤员卡的伤员不足 10%,而其中正确又完整填 写的伤员卡仅为 1% 。为此,美军第 75 游骑兵团自 主研制了 TCCC 医疗卡( 表 3) ,并于 2009 年在美军 各兵种 推 广 应 用 。2014 年 战 术 战 伤 救 治 委 员 会 ( committee on 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 根据近年 来美军战术战伤救治技术发展,在指南中进行了调 整,规定 TCCC 医疗卡由急救系统的第一响应人填 写; TCCC 复盘报告由专业军医 填写,要求在任务 72h 之内提交 JTTR 。 · 26 · 创伤外科杂志 2022 年第 24 卷第 1 期 J Trauma Surg,2022,Vol.24,No.1 表 3 TCCC Card 数据项和数据集分析列表 数据项 数据集 前置信息 伤员基本信息 伤情信息 战斗编码、后送级别( 伤情评估) 姓名、识别码、性别、记录时间( 年月日) 、记录时刻、服役情况、所属单位、过敏史 致伤机制( 炮伤/ 钝器伤/ 烧伤/跌落伤/ 榴弹伤/ 枪弹伤/ 简易装置爆炸伤/ 地雷伤/ 火箭弹伤/ 机械车辆损 伤/ 其他) 、伤部( 人体图例标识,上下左右肢体单独标注) 体征和症状 治疗措施 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AVPU 评分( 评价意识) 、疼痛指数( 评价疼痛) 止血 气道管理( 抬头抬颏法、下颌牵拉法、鼻咽通气法、食管气管联合插管法、环甲膜切开术、声门上气道法) 呼吸管理( 吸氧、穿刺减压、胸部导管、胸腔封闭) 循环管理( 液体、输血的名称、路径、容量和时间) 第一响应人 药物治疗( 止痛药、抗生素以及其他) 其他措施( 战救药包、眼罩、夹板、低体温预防及类型) 开放式信息 姓名、编码 3 联合战区创伤系统的信息采集与记录 3.1 JTTS JTTS 运行的基本要素是战创伤信息,为 了更好地采集和利用战创伤的临床数据,JTTS 启动 的同年,美国陆军外科研究所启动 JTTR 的研发工 作,建立 了 第 一 个 战 区 创 伤 数 据 储 存 库、第 一 个 JTTR 病史和体格检查文档工具以及前五个用于救 护伤员的实践管理指南 。2005 年 2 月,美国中央司 令部确信了 JTTS 和 JTTR 的成功,正式采用 JTTS 这 一概念,将其扩展为一个海陆空三个军种的计划,实 施扩展到整个中央司令部的操作区域[6]。 3.2 联合战区创伤登记 JTTR 是 JTTS 的主干,战 时负责创伤数据的收集,平时托管军人平时创伤数 据,包括战士从入伍到死亡的所有创伤救治数据,既 是 JTTS 系统功能集成的体现,也是 JTTS 系统的独 立组成部分 。作为第一个综合创伤系统和战区受伤 记录系统,JTTR 目的是提高救护的协同能力,更好 地预测需要的人力,以及回答某些医疗问题,如损伤 情况 。其核心功能包括采集感知、数据汇总、评估和 发布相关指南和相关计划。 JTTR 有别于医学记录系统或者科研数据库,是 一个确定信息的集合体,这些信息来源于 IIB、III、IV 和 V 级阶梯的创伤数据,包括受伤人员的人口学数 据、受伤类型、受伤机制、防护措施、医疗记录、专家 填写的伤情评分[例如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器官损 伤分级( AAST-OIS) ,将器官损伤从无损伤到具有高 风险致死的器官严重损伤进行等级划分( 等级 0 ~ 6) ,重点判断可致死的因素,这些判断主要由有经验 的医务官依据医学报告,如手术记录单、CT 结果,同 时还要考虑昏迷指数等重要指标]、诊断和治疗过程 数据、治疗结果和愈后数据、图表和需要临床干预改 进的数据 。JTTR 按照时间纵向结构存储数据,即伤 员从受伤开始到康复阶段,在每个救治阶梯里,新的 或更新的数据被输入并添加到时间纵向记录 。通过 这种方式,伤者的整个临床救治即被完整记录,包括 战场、转运、早期手术、监护后送以及在医院治疗的 整个过程。 如图 2 所示,JTTR 最具有代表性的功能在于质 量改进和建立救治标准,通过持续检测发病率和并 发症,一旦超出阈值,救治人员应立即采取行动降低 发病率和病死率[6]。定期报告( 例如周报、月报、年 报) 也是 JTTR 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战场环境 中,具有智能采集数据的功能 。例如,当一个新的伤 员信息出现在记录中,并且具有意想不到或者新发 的损伤机制,即会有相关提示报告 。信息数据收集 和应用重在有连续性地学习,以期达到提高临床救 治效果、规范救治过程、比较分析损伤机制和救治模 式的区 别 以 及 制 定 临 床 指 南 。 医 疗 后 送 文 书 是 JTTR 信息记录的载体,在紧张抢救过程中救治医师 很容易忘记填写数据或者在救治现场只能填写部分 数据,但是美军要求救治必须编写医疗记录,即使第 2 天也要补充完整。 创伤外科杂志 2022 年第 24 卷第 1 期 J Trauma Surg,2022,Vol.24,No.1 · 27 ·  图 2 JTTR 核心功能和服务示意图 3.3 复苏记录 自 2004 年首次提出 JTTR 这一概 念后,由于创伤文档和创伤治疗效果的改进密切相 关,创伤文档日益受到重视 。美军第 II 级救治阶梯 和第 III 级救治阶梯是主要救治点,被归为“需立即 处理”的所有患者( 联合军队、阿富汗国民军 ANA、 阿富汗国民警察、非美国公民计划和安全承包商等 部队中的战斗和非战斗伤员) 的病历里均有一份完 整的创伤复苏记录 。复苏记录具有伤员完整且精确 的身份信息,如姓名、社会安全号( SNN 号) 、救治 点、护士和提供者 。创伤复苏记录第一部分“护理流 程表”具有完整且准确的初步检查数据,创伤复苏记 录第二部分“医师记录单”具有完整且准确的病史 与体格检查数据 。若伤员需要转移到第 III 级救治 阶梯或实际上已转移到第 III 级救治阶梯的救治点, 则该伤员的主治医师和护士需填写完整创伤复苏 记录。 创伤复苏记录的记录对象为“需立即处理”的 所有患者,目的在于确定一个最广泛的创伤定义,该 定义涵盖了急诊科中常见的单一系统损伤伤员、多 系统损伤伤员和绝大部分直接被送进重症监护室的 伤员,未来将主要根据此定义建立原始记录 。 同时, 下列类型伤员的复苏记录应在伤员受伤后的 72h 内 完成填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建筑物倒塌、迫 击炮/ 火箭弹/ 炮弹、爆炸成型弹丸、坠落、烧伤、简易 爆炸装置、吸入性损伤、地雷、碎片弹、道路交通伤、 运动损伤、未爆炸弹以及第 III 级救治阶梯内所有救 治点的全部因创伤而住院的伤员。 复苏记录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伤员的病历和 JTTR 记录 。上述内容为临床操作指南中治疗效果 改进监测的最低标准,系统报告将每半年进行一次, 若有需要,治疗效果改进监测和系统报告的次数会 随之增加 。JTTS 主任、JTTS 项目经理以及 JTS 治疗 效果改进人员将对系统进行复查,并对数据进行分 析处理。 目前,JTTR 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已大为改 善,原因之一是不断取得的新进展,即标准化复苏记 录( 原创伤流程表) 的出现、基于 Oracle 的登记数据 库的启用和二级 Access 创伤数据库,以及运用了新 的处理方法并使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最大化利用 。原 因之二是在第 III 级救治阶梯的各个救治点部署了 创伤协调人员 。收集到的数据可用于进行战区范围 内比较,这对学习过程持续化、治疗结果改善、救治 标准建立非常重要 。 同时,对于不同损伤机制之间、 不同救治系统之间和已批准的不同治疗指南之间的 差异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4 总结 战创伤信息的采集和记录研究是保障战场伤员 信息完整准确、降低战场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美军 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经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 争等多场战争的实践检验,按照伤员负伤地点、营救 护所、战地手术队、战地医院、大型非战区医院和美 国本土的军队医院的五大医疗机构等级划分,将战 创伤救治的信息采集分成战术战区救治区与联合战 区两部分,并通过 JTTR 将所有的战创伤信息进行整 合,该信息系统有别于普通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不 仅有伤员的个人信息、医疗信息、转运信息等完整的 医疗记录,而且还创新地加入了标准化复苏记录。 通过医疗信息的数字化和标准化,美军的 JTTR 逐渐 智能化,不仅对伤员的救治体系建立了标准,而且也 提供治疗指南,有效提升和保障军队的战斗力。与 · 28 · 创伤外科杂志 2022 年第 24 卷第 1 期 J Trauma Surg,2022,Vol.24,No.1 美军的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 JTTS 相比,我军的 战创伤信息记录方面还有待提高 。本文也为我军未 来创伤救护系统的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作者贡献声明: 郝昱文: 全文撰写; 施凯文: 全文修改; 王彬 华、徐超颖、南杰: 论文文献查找; 李晓雪: 全文指导 参考文献: [1] Butler K,JR , Hagmann J,et al.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 in special operations[J].Mil Med,1996,161( Suppl 1) : 3-16.DOI: 10.1093/milmed/ 161.suppl\_1.3. [2] Gerhardt RT,De Lorenzo RA,Oliver J,et al.Out-of-hospital combat casualty care in the current war in Iraq[J].Ann Emerg Med,2009,53( 2) : 169-174.DOI: 10.1016/j.anne- mergmed.2008.04.013. [3] Glenn MA,Martin KD,Monzon D,et al.Implementation of a combat casualty trauma registry[J].J Trauma Nurs,2008, 15( 4 ) : 181 - 184.DOI: 10.1097/01.jtn.0000343323. 47463.aa. [4] De Jong MJ,Martin KD,Huddleston M,et al.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n the battlefield[J].J Trauma Nurs,2008,15 ( 4 ) : 174 - 180.DOI: 10.1097/00043860 - 199507000 -00006. [5] Apodaca A,Olson JRCM,Bailey J,et al.Performance im- provement evaluation of forward aeromedical evacuation platforms in 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J].J Trauma A- cute Care Surg,2013,75( 2 Suppl 2) : S157-S163.DOI: 10. 1097/ ta.0b013e318299da3e. [6] Eastride BJ,Jenkins D,Flaherty S,et al.Trauma system de- velopment in a theater of war: experiences from operation Iraqi freedom and 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J ].J Trauma,2006,61 ( 6) : 1366 -1373.DOI: 10.1097/01.ta. 0000245894.78941.90. ( 收稿日期: 2021-05-11; 修回日期: 2021-06-03) ( 本文编辑: 黄小英) 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灬 ( 上接第 11 页) 参考文献: [1] 宗兆文,沈岳,张戎.作战人员战现场急救培训教材与考 核标准[M].军事医学出版社,北京,2017. [2] Blackbourne LH,Bear DG,Rasmussen TE.Advances in combat casualty care: the new historical paradigm with " The World Turned Upside Down " [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2,73 ( 6 Suppl 5) : S371.DOI: 10.1097/ TA.0b013e31827549d2. [3] 何忠杰,盛志勇.再论战伤自救互救[J].解放军医学杂 志,2015,11( 40) : 857-861.DOI: 10.11855/j.issn.0577- 7402.2015.11.01. [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战伤救治规则[S]. 2021,北京. [5 ] Thangjai W,Niwitpong SA,Niwitpong S.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the comm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rainfall in Thailand[J].Peer J,2020 ,8: e10004.DOI: 10.7717/ peerj.10004.eCollection 2020. [6] Xu J,Kwan C,Sunkara A,et al.Dynamic visual feedback during junctional tourniquet training[J].J Surg Res,2019, 233( 5) : 444-452.DOI: 10.1016/j.jss.2018.08.044. [7] 郭栋,何伟华,闫铁成,等.我军普通官兵自救互救培训 现状问卷调查[J].军事医学,2019,43( 8) : 570-574. DOI: 10.7644/j.issn.1674-9960.2019.08.003. [8] 联合国维和部医疗事务司.UN Buddy First AID Course ( UNBFAC) Instructor Manual[M].New York,2018. [9] Wilson KL,Doswell JT,Fashola OS,et al.Using augmented reality as a clinical support tool to assist combat medics in the treatment of tension pneumothoraces[J].Mil Med, 2013,178 ( 9 ) : 981.DOI: 10.7205/MILMED -D - 13 -00074. [10] Gerup J,Soerensen CB,Dieckmann P.Augmented reality and mixed reality for healthcare education beyond surgery: an integrative review[J].Int J Med Educ,2020, 11: 1-18.DOI: 10.5116/ijme.5e01.eb1a. [11] 宗兆文,秦昊,包俊强,等.可穿戴式战伤训练模具在非 医学专业院校学员战伤自救互救培训中的应用[J].华 南国 防 医 学 杂 志,2017,31 ( 9) : 616 -618.DOI: 10. 13730/j.issn.1009-2595.2017.09.011. [12] 宗兆文,秦昊,徐雷,等.战救技术培训模拟训练进展 与启示[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30( 8) : 526-528. DOI: 10.13730/j.issn.1009-2595.2016.08.012. ( 收稿日期: 2021-12-15; 修回日期: 2021-12-17) ( 本文编辑: 郭 卫)
nyp366888891
2024年12月5日 17:42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HTML文件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