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勤保障训练
德军卫勤保障体系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发展情报研究.nh
美军战时卫生勤务信息化保障情报分析
美军战创伤信息采集和记录现状
美军医疗保障体系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军地一体化卫勤动员对我军的启示 陈活良
德军伤病员后送协调小组卫勤训练启示
美军卫勤体系建设启示
国内外军队卫勤指挥管理体制发展与比较
环太军演中美军 ATLS 课程培训的做法及启示
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美军战斗减员特点及关键 战伤救治举措效果分析
美军野战无人化卫勤装备进展与启示
美军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能力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发展趋势
美军战时卫勤信息系统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德军卫生物资供应保障体制
外军医疗保障体制有关情况介绍
美军战伤死亡数据分析对加强战伤救治训练的启示
外军卫勤模拟仿真训练研究现状分析
美军寒区卫勤保障研究现状与启示
外军卫勤体制模式比较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卫勤实战化训练的经验及启示
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经验探讨
美军后勤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从“ 白金十分钟 ”到“黄金一小时 ”——美军一线战救的 “ 101 ”策略及启示
战术训练 俄文 Takticheskaya_podgotovka_kursantov_uchebnyh_voennyh_centrov
-
+
首页
外军医疗保障体制有关情况介绍
外军卫勤研究系列讲座(77) 外军医疗保障体制有关情况介绍 刘 术,楼铁柱,王 敏 [关键词] 卫生勤务;医疗保障;外军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821. 1 [文章编号] 1000-9736(2014)05-0492-03 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军队人员医疗待遇、医疗服务保障方式、医疗经费运行 机制等方面的制度体系。一直以来,军队医疗保障都 是世界各国军队卫勤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年 来,各国军队一直在积极探索建立一种既能保障全体 军队成员“公平”地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又能有效调控 医疗费用、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军队医疗保障制度。 1 医疗保障理念 1. 1 把军人作为特殊保障对象 几乎所有国家在医 疗保障制度设计中,都将军人(许多国家还包括军人家 属及退役军人)作为一个单独的群体给予特殊的医疗 保障政策,实施计划指导下的福利型医疗保障,军人享 受免费医疗(包括牙科、配镜等)。这种保障方式与社 会其他人群的医疗保障存在很大不同。如果军人因故 不能在军队医疗机构就医,可以到地方医疗机构诊治, 费用由国防费支付,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收现役军人。 1. 2 军人享有高标准医疗服务 发达国家在极力打 造武器装备技术优势的同时,非常强调人在武器系统 中的作用,将军人视为现代战争必不可少的“最缺乏的 军事消费品”,而且也是唯一能实现战斗力持续增长的 “ 武器装备”。特别是在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一名 经过专业训练的军人需要很长的“生产周期”,一旦损 失,短期内难以补充。 因此,军人必须享有高水平的医 疗保障,无论军队采取何种卫生工作体制和保障模式, 都必须保障军人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以使军人始终 “ 处于”最佳状态。 1. 3 全面维护部队健康 美军在《2010 年联合构想》 中提出了“部队健康全面保护”(force health protection) 的设想,力图实现强健促进、伤病预防、伤病救治并重, 全面保护、再生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对军人实施“全生 作者单位:100850 北 京,军 事 医 学 科 学 院 一 所(刘 术, 楼铁柱);北京,总后卫生部人民军医出版社(王 敏) 命周期保障”和“全谱卫勤保障”,以实现美军 21 世纪的 卫勤转 型。近年来,美军又提 出 了“ 部 队整体 强健” (Total Force Fitness)理念,强调军人的身心及其所处 的社会、家庭、工作和环境的全面健康与和谐。 1. 4 充分依靠社会力量 由于军人医疗保障要求高、 投入大,仅靠军队自我保障难以为继,目前各国军队都 在研究控制医疗费用的改革举措。现代生物医药技术 和物资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相互替代、相互转换、相互支 援,医疗卫生保障具有很强的军民兼容性,军队依靠社 会力量进行保障十分便利。 目前,军队的医疗卫生系 统保留不保留、保留多少,各国的做法不尽相同,但都 必须与本国的医疗卫生体制相匹配、相适应。从总的 趋势看,置军队后勤保障于国家大后勤之中,使军队后 勤力量与地方后勤力量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各国军队 的“必然”选择。 2 医疗保障组织体系 2. 1 组织领导 近年来,外军卫勤指挥领导体制呈独 立化、一体化趋势,但具体程度不同。 比如,一体化程 度较高的德军,其卫生工作最高领导机关是卫勤指挥 参谋部,与陆军、海军、空军、联合支援参谋部平行列入 国防部军事指挥系统。最高领导为卫勤监察长,为中 将军衔。除极少数专业勤务外,全军所有卫生单位和 卫生人员都归属于中央卫生系统。 目前,德军正在酝 酿新一轮改革,撤销卫勤指挥参谋部,组建卫勤司令 部。又比如,采取统分结合管理的美军,其军队卫生力 量最高长官是负责卫生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属于文 职人员。除负责卫生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外,美军各 军种均设有负责卫生工作的最高军事长官,陆、海、空 三军分别设卫生总监,授中将军衔,海军陆战队设医学 官,授少将军衔。2013 年 10 月 1 日,美军组建国防卫 生局,局长为中将,负责各军种医疗服务资源的更大范 围共享,此举,为进一步推进一体化卫勤改革铺平 了 道路。 2. 2 保障机构 外军军人平时医疗保障一般由两部 分构成,即门诊医疗(或称全科医疗)和住院医疗(或称 专科医疗),门诊医疗由各种类型的基层医疗机构负 责,住院医疗 由军 队 医 院 负 责。美军现有军队医 院 63 所(包括大型 医学 中心和社 区 医 院)、军 队 门诊部 413 所。此外,美军还有 200 余所军队口腔门诊部。 2. 3 人员结构 外军的卫勤力量规模依各国国情不 同差异较大。卫勤力量比较大的国家如俄罗斯,约占 9%左右,这既与保障范围有关,也与这些国家重视卫 勤的传统有关;比较小的国家如英、法等国,约占 4%左 右,这些国家一般均为军人社会化医疗保障较发达的 国家,军人可以进入地方医疗机构就医。美军、德军等 卫勤力量比例为 6. 6%~7. 0% , 处于中等水平。美军 目前拥有各类卫生人员 14. 65 万名(2013 年 2 月数据, 不包括预备役卫生人员),其中现役军人 8. 61 万名,文 职人员 6. 04 万名。现役军人包括军医约 11 800 名、护 士 约 9300 名、牙 医 约 3300 名、各 类 卫 生 士 官 约 54 200 名、医疗服务人员约 7500 名。 3 医疗保障运行机制 3. 1 保障机制 3. 1. 1 划区联勤医疗保障 是指三军在一定区域内 实行的联合医疗保障,三军各自仍保留一定规模的医 疗保障机构,但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联合勤务组织,如 美军 TRICARE 的地区中心等,完成跨军种卫勤保障 任务。美军 TRICARE 下设 6 个地区中心,即北区、南 区、西区、欧洲与非洲区、拉丁美洲与加拿大区、太平洋 区,这些地区中心统一使用陆、海、空和海岸警卫队的 卫生资源,并以地方医疗服务网络为补充,组成军队医 疗服务体系。在同一个区域内,任何军种的医疗机构 都为军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俄军实行划区医疗保 障,由国防部总军事卫生部负责,属中央联勤负责制。 以军区级卫勤机构为基础,将区内所有卫勤机构统筹 起来,对区内所有军兵种部队(不受隶属关系限制)实 施卫勤保障。俄军现有 4 个军 区(西部军 区、南部军 区、中部军区和东部军区),每个军区再下设 3~5 个医 疗保障区。 3. 1. 2 三军一体医疗保障 是指在三军联勤不断扩 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三军共同的网络化卫勤保障 整体。在三军一体化联勤体制下,军队卫生资源配置 发生重大变化,大部分卫生资源集中于三军共同的卫 勤保障网络之中。卫勤组织单独成为一个“军种”,具 有独立的人事和指挥权,其他部队的保障机构都由其 派出。德军卫勤系统完全独立,卫生总监与陆海空三 军监察长平行,卫生总监及其机关对中央卫勤系统拥 有行政管理、业务领导和作战指挥权。 除极少数专业 勤务外,全军所有卫生单位和卫生人员都归属中央卫 生系统,三军部队只保留极少量的特种勤务,主要是特 种作战师卫勤、舰艇军医和航医勤务等。 3. 1. 3 军民一体化医疗保障 是指军队卫生系统与 地方卫生系统通过某种方式整合成的一个共同为军人 与平民服务的系统。该保障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仅在 陆海空三军内编有卫生单位,分属三军编制序列,按照 建制实施战时卫勤保障,但整个军队平时都没有自己 的卫生保障单位,平时军队伤病员的住院治疗依靠地 方医院;战时按照预定的方案,将地方医院转为战时医 院,统一收治军队和地方伤病员,实现军民一体化医疗 保障。 目前,瑞士、奥地利、以色列等国军队均采用这 种保障方式。此外,还有一些国家的军队在局部采用 军民一体化保障方式,例如,美国已将军队的应急医院 系统纳入国家灾害医学系统。 3. 2 保障模式 3. 2. 1 完全由军队医疗机构保障 这种类型的医疗 保障模式需要有充足的军费和卫生人员保证。例如, 印度武装部队卫生部拥有印度最大和最好的医疗卫生 系统,拥有全国性的急救站网络、野战机动医院 89 所、 不同规模的固定医院 130 所,这些机构遍布印度各地, 为印度约 660 万名军人、文职雇员和家属提供医疗服 务。 印度空军的医疗保障通过其特有的中队军医、场 站医疗中心、周边医院和大型转诊医院的体系形式,为 远离城市偏远机场的军人及其家属提供服务。飞行人 员的特殊医疗服务则由航空航天医学研究所和 2 个航 空医学培训中心提供。 3. 2. 2 以军队医疗机构为主,地方医疗机构为辅 这 种类型的医疗保障模式能够集中军队的卫生资源,用 其为大多数官兵提供服务,没有配置医疗资源部队官 兵的医疗保障需要军地很好地协调,目前大多数国家 军队均采取此种保障模式。俄军医疗保障实行的是以 战区为基础的全军统一划区的医疗保障体制。在医疗 保障区内,设立一个或几个医疗中心,区内全体军人可 在医疗中心免费就医。在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部队 可与附近的地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医疗合同,军人伤 病时可到附近地方医疗机构就医,其费用可在合同中 “ 约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国防卫生费中支付。 3. 2. 3 军队和地方医疗机构共同保障 这种类型的 医疗保障模式能够为军人提供较好的医疗服务,但医 疗费用不易控制。 以色列国防军没有军队医院,国防 军军医团主要为以色列军人提供门诊医疗服务,即初 级医疗保健服务和专科医疗服务,而军人的住院医疗 服务则全部由地方医院承担。 由于医疗资源有限,为 了更好地满足军人的医疗服务需求,近年来,国防军军 医团积极吸收地方卫生力量参与初级医疗服务。法军 平时的医疗保障任务主要由各军区卫生局组织各军队 医院完成,军人可在各军区下属的基层医疗机构或军 队医院就诊,也可使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在地方医院 就诊。 3. 2. 4 主要由地方医疗机构保障 军队只保留极少 数医疗机构,提供一些特殊保障,如航空医疗、潜水医 疗等。英国军队平时的医疗服务 由国家卫生体系提 供,其真正实现了医疗保障军地融合,即由国防部同国 民健康服务体系签署协议,为英军官兵提供平时医疗 服务。英军在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 5 所医院中设有军 人病房,为军人提供住院医疗服务。 3. 3 医疗收容情况 在军民一体化医疗保障体制较 发达的国家,军队医院向地方开放。法国军队医院已 纳入国家保健系统,其 90%的军队医院接诊地方患者。 法军医院年门诊量可达 130 万例次,但是,由于军人可 使用社会保险基金在地方医院就诊,军队医院实际接 诊量不足 70% 。德军医院对地方开放,目前地方患者 约占军队医院患者总数的 30% , 医院对外医疗收入的 60%上交,其余自行支配。 另外,还有一些国家的军队医疗机构不收治地方 患者。美军医疗机构主要通过“美军卫生保健计划” (TRICARE)为约 960 万名现役与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服 务,一般不收治地方患者,或者要求地方患者全额付 费。俄军卫生部门主要为 624. 1 万名军人提供医疗保 障,如果把联邦有关部门的武装人员及其家属也纳入 国防部医疗保障体系,实际保障人员将达 760 多万名。 在俄军医疗机构就医的人员中:军人占 19% , 军队退休 人员占 15% , 家属占 42% , 其他为医疗付费人员。 印军 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人员范围:(1)军官;(2)军官家属; (3)初级军官及其他系列的非战斗人员;(4) 文职雇员; (5)其他系列军士的家属。覆盖人群总数约660 万名。 印军医疗机构虽原则上不接收地方患者,但经常会为 贫困边远地区的平民进行义务巡诊服务。 (收稿:2013-11-22 修回:2013-12-19 编校:蒋铭敏) 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 · 短篇个案 · 沈阳红药致皮炎 1 例 刘长胜,范晓宇 [关键词] 沈阳红药;药物性皮炎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9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0-9736(2014)05-0494-01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17 岁。因右踝扭伤,自行口服沈阳红药和外用沈 阳红药喷雾治疗,症状逐渐缓解。但用药第 4 天,自觉用药部位 烧灼感伴瘙痒、皮肤发红,头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相继出现弥 散性红斑及丘疹,面部、眼 睑肿胀。 自行口服脱敏药,症状未 作者单位:165000 黑龙江加格达奇,大兴安岭军分区卫生所 (刘长胜,范晓宇) 见明显缓解就诊。查体:头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皮肤可见大 量弥散性充血性红斑,颈部散在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皮肤划痕 (+) , 无破溃及渗出,面部及双眼睑肿胀;右踝部片状紫红斑上 布满大小不等的水疱,疱液清亮,部分皮损伴有渗出。考虑为沈 阳红药 所 致 皮 炎。 嘱其停用沈阳红药,给 予 复 方 甘 草 酸 苷 80mg、维生素 C 0. 5 g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静脉滴 注,每天1 次;西咪替丁 0. 6 g 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 150 ml 静脉滴注,每天 1 次;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 5 mg,每晚 1 次;枸橼 酸钙片 1 g, 每天 3 次。7 天后皮损消退。 2 讨 论 药物性皮炎只发生于少数有特异性体质者,首次用药一般 有 4~20 天的潜伏期,已过敏者若重复用药,则在数分钟至 24h 内出现皮疹。本例右踝扭伤后自行口服和外用沈阳红药治疗, 第 4 天出现皮疹,符合药物性皮炎的特征。经停用该药物、给予 脱敏及对症治疗皮疹消退,考虑为沈阳红药所致。提示,临床医 师在使用沈阳红药时,应注意其所致的不良反应。 (收稿:2013-11-22 修回:2014-01-10 编校:杨永岐)
nyp366888891
2024年12月5日 18:10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HTML文件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