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勤保障训练
德军卫勤保障体系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发展情报研究.nh
美军战时卫生勤务信息化保障情报分析
美军战创伤信息采集和记录现状
美军医疗保障体系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军地一体化卫勤动员对我军的启示 陈活良
德军伤病员后送协调小组卫勤训练启示
美军卫勤体系建设启示
国内外军队卫勤指挥管理体制发展与比较
环太军演中美军 ATLS 课程培训的做法及启示
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美军战斗减员特点及关键 战伤救治举措效果分析
美军野战无人化卫勤装备进展与启示
美军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能力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战时卫勤保障转型发展趋势
美军战时卫勤信息系统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德军卫生物资供应保障体制
外军医疗保障体制有关情况介绍
美军战伤死亡数据分析对加强战伤救治训练的启示
外军卫勤模拟仿真训练研究现状分析
美军寒区卫勤保障研究现状与启示
外军卫勤体制模式比较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卫勤实战化训练的经验及启示
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经验探讨
美军后勤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从“ 白金十分钟 ”到“黄金一小时 ”——美军一线战救的 “ 101 ”策略及启示
战术训练 俄文 Takticheskaya_podgotovka_kursantov_uchebnyh_voennyh_centrov
-
+
首页
美军后勤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Military Construction  军队建设 **美军后勤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文 / 姚红霞 美军后勤信息系统是指美军在实 施后勤指挥控制和保障任务时运用的 自动化信息系统,它们是美军后勤信息 化的核心。美军严重依赖各种后勤信息 系统,即在协作信息环境下,通过标准 操作程序,完成后勤指挥控制和后勤 保障任务。美军发展应用了大量的后勤 信息系统,包括编目、通信、业务和指 控等系统,用以确保后勤指挥控制和保 障任务的高效实施。 **发展历程** 美军后勤信息系统建设发展主要 经过 3 个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至 90 年代中期 : 各自为政,分散发展 美军在这一时期主要开展基础性 建设,包括物资编目和独 立的后勤业 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1954 年,美国 国会颁布《国防编目与标准化法》,对 全军和政府机构所有物资进行统一编 目,建成联邦物资编目系统。1972 年, 在联邦物资编目系统的基础上建 立了 基于大 型计算机的编目应用系统 — 国防综合数据系统,统一管理、维护 500 万种物资。上世纪 50 年代,美军 建立了以物资器材供应为主的总部一级 后勤自动化系统。60 年代,陆军建成 运输数据自动化系统和基地 业务信息 系统。70 年代初,陆军器材部所属物 资管理部门开始使用“装备器材管理标 准系统”(CCSS)和“仓库管理标准系 统”(SDS),但同一功能的系统开发了 许多个。从 70 年代中期开始,美军后 勤自动化系统开始从总部向下延伸,各 军种都建立了从总部到部队以补给业务 为主体的纵向垂直式后勤自动化管理体 系。应用重点是物资器材的采购、供应、 维修和运输 管理等。在陆军,统称为 “陆军标准管理信息系统”(STAMIS), 包括 16 种战术勤务支援系统,1988 年 开始配发部队使用。后勤指挥方面,发 展“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CSSCS), 并纳 入 陆军 战 场指 挥系统 一 体建设, 配发各梯队,但各层之间并不联通。截 至 1996 年, 国防部和陆、海、空、海 军陆战队军种各自开发了数百个资产管 理信息系统。但是,单独开发运行的后 勤业务信息系统(如运输、财务、补给、 维修、工程、仓库等系统)互不兼容, 互操作性 差。各单位使用的同一种后 勤业务信息系统数量太多而且互不连 通, 例如美陆军器材司令 部辖下各司 令部采用的“装备器材管理标准系统” (CCSS)和“仓库管理标准系统”(SDS) 就多达 50 多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 21 世纪前 10 年 :后勤转型,综合集成 这一时期,美军经历了海湾战争、 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 **CONMILIT 87** 军队建设  Military Construction   美军以业务现代化、全资产可视 化为目标牵引,通过实施后勤业 务转型和信息系统集成,极大地 提高后勤业务管理和所有资产状 况的可视化程度 争四场高技 术局部战争,所获的经验 教训深刻。美军从 1997 年开始实行军 事转型,其中后勤转型首当其冲。美军 以业务现代化、全资产可视化为目标牵 引,通过实施后勤业务转型和信息系 统集成,极大地提高后勤业务管理和 所有资产状况的可视化程度。主要的信 息化工作如下 : 一 是 后 勤 业 务 信 息 化 建 设。 1997 ~ 2004 年,美军采用电子商务 / 电子业务这种商业办法促使人事、财务、 采购、医疗、运输、物 资管 理等后勤 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无纸化、电子化 ; 2005 年以后,在以往电子商务 / 电子业 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增加运用业务 企业体系结构的方法,加快加深运输 司令部、国防后勤局与国防财会局以及 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等 6 大核心部 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武器系统全寿命 管理、物资补给与服务管理、固定资 产与设施全寿命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 5 大核心业务领域的转型。 二是资产可视性建设。提出在储 资产、在处理资产和在运资产可视性的 目标,其实质是要实现保障资源实时可 视、保障活动实时可控。在此目标牵引 下,美军开始了以综合集成为主要手段、 以大系统为主干工程的物流建设,重 点开发全球作战保障系统和全球运输 网。 三是 继续推 进编目工作。在国防 综合数据系统的基础上建成“联邦后勤 信息系统”(FLIS),用于管理、维护美 军700 万种物资。 四是 加 强 信 息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1996 年提出建设 C4ISR(指挥、控制、 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 同年启动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操作 环境和国防信息系统网建设 ;1999 年 提出建设 全 球信息栅格(GIG)。信息 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发展为今后的后勤 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编目系统是与物资 有关的所有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是 联系其他后勤应用系统的纽带。美国陆 军依托编目系统,组建陆军后勤中心数 据仓库,其数据框架为“陆军确认(列 装)编目数据 + 特殊管理数据 + 其他 数据”。美军的静态资产可视和在运物 资可视建设也都是以编目系统为本的, 静态可视部分就是即经过拓展网上用 户数量的 FLIS,在运物资可视部分的 数 据框 架 采用的是“编目数 据 + 起点 (如仓库)数据 + 装货顺序、包装、特 征等数据 + 中途诸过程数据 + 终点(物 资到达目的地)收货对象、指令确认数 据 + 其他重要数据”。 21 世纪前 10 年至今 :协调优化, 整合提高 美军重点关注技术、资源、流程、 政策、管理、运维、安全等所有层面, 以及各部分、各层面的整合与优化,促 使后勤信息化事业作为一个目的性、组 织性很强的整体,即所谓的后勤“信息 企业”来深化推进。随着《预算控制法》 的颁布实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还会 关注如何降本增效。主要工作有 : 一是美国防部机构和各军种将完 成本系统内的各级各类后勤信息系统 的综合集成,下一步将开展跨军种、跨 部门的集成与联通。 二是抓紧完善顶层设计,构建一个 涵盖所有体系结构的统一的全军性信息 化建设顶层结构—“国防部企业体系 **88** **CONMILIT** Military Construction  军队建设  美国各军种主要围绕全 球作 战保 障 系 统, 建 设各自的 统 一的后勤指挥控制系统 结构”。 三是 整合 国防 部 信息 基 础 设 施, 使之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从而达到提高 任务效率、增强网络安全和节约成本 3 大目的。 四是 继续推 进国防部 5 大核心业 务领域的信息化进程。 五是持续加强后勤信息系统的投 资审查和财务审计。 **主要内容** 美军的后勤信息系统 主要分为国 防部、军种和战区三个层级。 国防部层级 主要包括用以支持联合后勤的通 信系统、国防后勤局的补给 链管理系 统, 以 及 全军通 用的医 疗、运输、配 送和财务等系统。运用全球指挥与控 制系统、全球作战保障系统联合分系 统和战备评估系统 - 输出工具,提供 联合后勤及后勤指挥控制所需要的通 信能力。全球指挥与控制系统 主要用 于支持联合后勤及后勤指挥控制行动。 全球作战保障系统联合分系统主要用 于提供有关国防部持续保障与战斗勤 务支援活动的实时、只读信息,为作战 指挥官提供统一作战环境下持续保障 与战斗勤务支援视图。战备评估系统 - 输出工具主要用来提供有关部队状态 战备的决策类信息。 国防后勤局主要运用国防后勤局 企业 业 务系 统、通 用 食品管 理系 统、 配送计划与管理系统、配送标准系统 对全军物资进行管理。 全军通用的医疗系统为“战斗伤员 救 治医疗通信系统”(MC4),主要用 于战术医疗部队的联合战区级自动化 战斗卫生保健和综合医疗信息管理。存 有各军种部队人员的电子医疗记录,指 挥官利用该系统可以快速获得准确的 病人治疗历史记录、前方伤病员复苏信 息以及医疗监视信息。 全军通用的运输系统为“运输协调 员用自动化运输信息系统Ⅱ”(TCAIMS Ⅱ), 主要用于国防部和各军种通用的 标准联合运输与部署信息管理。 全军通用的配送系统是在全球运 输网的基础上,通过集成国防后勤局 的综合数据环境(IDE),构建的“企业 数据仓库”,主要用于提供通用综合数 据应用服务,为作战司令部、军种、联 合参谋部、国防部机构以及其他联邦 组织提供补给链、配送和后勤信息。 全军通用的财务系统为“基本基金 企 业 业 务系统”(GFEBS),主 要用于 提供统一的经费管理。 军种层级 美国各军种主要围绕全球作战保 障系统,建设各自的统一的后勤指挥控 制系统。 **CONMILIT 89** 军队建设  Military Construction 陆军 先后对 50 多个总部级装备 器材管理信息系统、16 个战术级勤务 支援系统以及 100 多 个财务管理信息 系统进行集成,建成统一的后勤指挥 与控制系统,即“战斗指挥持续保障系 统”(BCS3),并配发陆军所有层级部队, 提供后勤通用视图和任务所需的战斗 勤务支援数据。 海军 建有统一的综合业务管理系 统即“企业资源计划”(ERP),用于连 接作战部队和海军保障梯队,使海军 后勤业务行动具有资产可视和财务透 明特性,能够为海军所有组织提供互 操作数据,包括财务、采办、后勤、舰 队维修、补给,以及物资管理等方面的 数据。 海军陆战队 建有“全球作战保障 系统海军陆战队分系统”(GCSS-MC), 用于提供全海军陆战队范围的可视化 后勤信息,包括仓储、物资配送、后勤 计划工作、决策支援、仓库维修等。 空军 对现有的 400 多个基地级和 批发级后勤信息系统进行 集成,建成 “远征作战保障系统”(ECSS),涵盖产 品保障与工程、补给 链管理、远征后 勤指挥与控制、以及维修、修理与大 修等 13 个保障功能。 战区层级 美国军队几乎所有的后勤指挥与保 障任务,都依靠信息系统实施。美国陆 军主要运用 BCS3 和“全球作战保障系 统陆军分系统”(GCSS-A)实施后勤指 挥和保障。BCS3 拥有统一的持续保障、 在运可视和部队数据,并通过战术互联 网为陆军作战指挥系统的通用作战视图 提供地图式的作战地域后勤视图与可视 信息,使作战指挥官能够快速浏览后勤 补给、运输、维修等状况。全球作战保 障系统陆军分系统是陆军统一的战役战 术级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它与 BCS3 相 连,为之提供所需后勤数据。该系统可 提供近实时、完整的陆军战术后勤通用 作战视图,提供陆军战役战术级全资产 可视性,便于陆军各层级组织和人员, 特别是后勤计划和指挥人员获得战备和 维持所需的可靠后勤信息。此外,MC4 和 TCAIMS Ⅱ都可与 BCS3 和 GCSS-A 相连,以便为后勤指挥控制提供所需的 医疗和运输信息。 **系统集成** 美军在继军事作战指挥信息系统 的综合 集成之 后,于 20 世纪 90 年代 中后期开始对后勤信息系统进行综合 集成。如今,美军国防部和各军种已 基本完成后勤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工作, 并与作战信息系统互通互操作,基本 能满足网络中心战中全面优势和态势 感知要求。 **总体思路** 美军后勤系统集成的总体思路,是 以信息优势、全资产可视性和信息共享 为牵引,依靠 GIG 通信基础设施和综合 C4ISR 体系结构框架,统一规划实施, 采取路线图 / 过渡计划的方法分步建设, 建立运行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规范技 术标准(包括软件、硬件和数据标准), 最终实现全军后勤信息系统一体化。  美军的 远征机 动作战概念以 及现实的 全 球作战 环境都强 调后勤指 挥与控制系统必须 拥有 态势感知、有 效的 资 源 分配以及决策支持能力 **90** **CONMILIT** Military Construction  军队建设 **建设重点** 建设与作战指挥系统连通的统一 的后勤指挥与控制系统,提高后勤态 势感知与决策支持能力 美军的远征机动作战概念以及现 实的全球作战环境都强调后勤指挥与 控制系统必须拥有态势感知、有效的 资源分配以及决策支持能力。态势感知 是使后勤成为作战速度“赋能器”的前 提,决策支持是影响作战灵敏的关键。 美军认为,只有综合集成各级指控系统 以及使指控系统与后勤业务信息系统 互联互通,才能使后勤指控系统具有 态势感知与决策支持能力。 20 世纪 70~90 年代末,美陆军的 后勤指挥控制系统一直是作为作战指 挥控制系统的后勤分系统或后勤模块 而存在的,各层级运行独立的后勤指 控系统。2001 年,美陆军开始在旅以 上部队使用的 CSSCS 的基础上增加联 合部署后勤模块(JDLM)和在运可视 性功 能,并且 改 进了数 据库管理,建 成 BCS3,作为陆军最大的作战指控系 统 —“陆军作战指 挥系统”(ABCS) 的决策支持系统,为其提供以地图形 式显示的“后勤通用操作界面”(LCOP) 和任 务 所 需 的 战 斗 勤 务 支 援 数 据。 2004 年开始 部 署 BCS3,2006 年 在陆 军范围内部署完毕。自此,陆军所有层 级统一使用 BCS3,为各级作战指挥与 控制系统提供所需后勤信息和决策支 持,实现了作战后勤指挥的综合统一以 及作战指挥与后勤指挥的一体化,从而 解决了陆军后勤态势感知难题。通过 运用 BCS3,各级持续保障组织可以获 取实时态势感知,“看到”运动中的部 队与持续保障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后勤 指挥、控制、协调以及决策制定的速 度和效率。 进行跨业务领域集成,建设与后 勤指挥系统连通的统一的“综合后勤 业务 管 理系 统”,以实现全资 产 可视 目标 1996 年美国防部部队转型办公室 率先命令建立后勤系统网络,提出了全 球作战保障系统计划, 以提供通用的 全球资产可视图 ;随后陆军便开始分 别对现行的 50 多个总部级后勤信息系 统、16 个战术级后勤业务信息系统以 及100 多个财务信息系统实行综合集 成,总体目标是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 系统进行优化集成,构建一个统一的 后勤业务信息系统,即“单一陆军后勤 企业”(SALE),实现精确化管理, 同 时为后勤指挥控制系统提供综合的勤 务保障数据。此项工作估计将于 2015 年底前完成。 21 世纪初,海军和空军开也开始 大刀阔斧 地 对原来 独 立 运行 的财务、 库存管理、维修以及补给等自动化系 统进行综合集成,并于 2010 年均建立 了统一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使本军 种所有组织均可获得综合可视性与状态 数据。上述 所有综合业务信息系统与 后勤指挥控制系统相连,为之提供综 合勤务保障数据, 以支持后勤态势感 知。此 外, 为提高战区配 送 效率,美 军还积极建设射频在运可视系统,用 于跟踪起运点(仓库或承包商)到最终 目的地物资的身份、状态与位置。射频 在运可视系统与各种卫星跟踪系统(比 如“陆军移动跟踪系统”)及其他后勤 信息系统均相连,它一方面从卫星跟踪 系统接收近实时的运输位置报告,另一 方面与运输协调员用自动化运输信息系 统Ⅱ、BCS3 等后勤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建设权 威综合后勤数据库,不断 扩大后勤信息共享范围 美陆军十分重 视 综合数据库的建 设和利用,一直在寻求建成一个陆军范 围内单一、权威的后勤信息库。这个数 据库叫做“后勤信息仓库”(LIW),将 为全陆军范围的物资利益攸关者提供 一个单一、共用的场所,使他们能够登 录、获取和传送陆军物资管理数据与 信息。后勤信息仓库将汇集各个陆军后 勤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数据, 以利于物 资管理。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资数据库, 还将储存后勤参考信息,如电子技术手 册和交互电子技术手册、联邦后勤数据, 以及各种报告和工具等。另外,陆军及 其他军种还与国防后勤局综合数据环境 (IDE)相连,只需单点登录即可共享其 中的国防后勤局后勤信息。综合数据环 境是全球作战保障系统族中的一员,可 以向全球作战保障系统陆军分系统向该 系统提供所有的国防后勤局数据,包 括补给链管理数据、中央管理主数据、 授权的数据元、集中国防部后勤业务 规划等。 现在, 国防后勤局综合数 据环境 已与美国运输司令部全球运输网络进 行了集成,建立了一个适用范围更广的 通用综合数据库 IGC,供作战司令部、 各军兵种、国防部和联邦部门共享全 球补给、配送与后勤信息。各军种可通 过与该综合数据源的连接,进一步地 提高联合后勤、物资配送和运输可视 能力。 **CONMILIT 91**
nyp366888891
2024年12月5日 18:20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HTML文件
PDF文档(打印)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